描,拼命地强调逻辑思维在素描中的作用,好像直觉与感性就不在设计中起什么作用,好像绘画的素描教学只能在写实基础上变化;或者本是传统性的绘画素描,却偏要把自己叫成是设计素描,急于划清界限。目的何在?其实就现代艺术教育而言,无论绘画的素描教学,还是设计的素描教学都强调了对学生观察力、创造力的培养。在绘画的素描教学中,也需要各种风格流派的探索,需要创造力的培养,而非过去概念中的传统写实素描的基础教育。明白了这一点,对素描的内容、性质、范畴作一个基本的定位,就不会无休止地扩大所谓设计素描的外延,让它承载属于专业领域教育的任务,比如创意训练;也不再把绘画的素描训练定义为写实技巧的训练。如果把设计理解为对视觉元素进行有计划的安排,使其形成有组织的视觉形态,那么,无论艺术或设计的素描训练何尝不都是如此?如果这样,“大艺术大设计”的概念就会明确起来,在一个“大素描”概念下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选择,这样的素描就会对当代真正的艺术和设计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为,现代设计与现代艺术的联系在当今是从来未有的密切。
就素描的具体分类而言,多种多样的素描形式各自完成着不同的任务,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种素描具有独立的艺术意义;
第二种则是在绘画、建筑和其他类型
的设计过程中具有辅助的意义——草图。
在第二种情况下,靠素描构成了设计物的
造型因素,素描决定了设计的构图处理。
所谓设计素描,这里所确定的“设计”的
概念,并不针对于绘画而言,而是针对于现代艺术与设计而言。艺术家和设计师都对视觉元素进行计划处理,使之形成一个有规律的视觉形象。无论绘画与设计,素描都是对现实事物的一种研究方式,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丢勒说:任何人除非进行过大量研究,全面充实自己的头脑,否则他注定不可能凭空想象,制作出美丽的图形。因此,美丽的图形就不能算是他自己创造的,艺术是后天的,是学而知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