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1章 税收筹划基础
思考题
1.为什么有效的税收筹划和税负最小化不同?
税收仅仅是众多经营成本中的一种。在税收筹划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所有成本,要实施某些税收筹划方案,可能会带来极大的商业重组成本。在交易成本高昂的社会里,税负最小化策略的实施可能会因非税因素而引发大量成本。例如,预期雇主的税率下一期会上升,而雇员的税率保持不变,雇主将雇员的报酬递延到下一期支付能够节约雇主的税收支出。但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公司破产,雇员将处于无法获得支付的风险之下。雇员可能据此要求一个额外的报酬(风险报酬),以补偿其额外承担的风险。因此,税负最小化策略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企业税收筹划的目的是减轻税收负担。但是,税收负担的减轻是以企业整体收益增长为前提的,税收负担的减轻并不等于企业总体利益最大化,也就是纳税最少的方案并不一定是财务利益最大化的方案。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能只从税收角度考虑,还应结合自身业务的发展,以利润不断增长为最终目标。
2.为什么税收筹划者不仅要知道某一特定交易对其本身的税收影响,还要知道对其他交易方的税收影响?请举例加以说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参与者,其利益的得失往往影响其他市场交易者。企业通过税收筹划降低了自己的税收负担,但有可能造成了其他交易方税收负担的上升,从而引发交易成本的提高,进而影响企业自身的经营行为或使交易费用增加,最终降低企业的经营利润。因此,在税收筹划时,应设计、选择使其他交易各方税收负担保持不变甚至降低的税收筹划方案,因为只有这种使其他交易方利益不受损的方案才是切实可行的方案。
例如,在增值税纳税筹划中,一方由于增值率较高在纳税人筹划中选择成为小规模纳税人,虽然降低了自身的税负,但由于小规模纳税人不得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在销货时购货方无法抵扣该项交易的进项税额,即便小规模纳税人申请代开专用发票,购货方也只能抵扣小额进项税额,这便使得交易对方的税负有了一定增加。
3.你认为税后收益总是低于税前收益吗?请举例加以说明。
不一定。纳税人不应因看重节税带来的收益而过于强调节税,而应考虑财务利益的最大化。纳税人的财务利益最大化除了要考虑降低税收外,还要考虑纳税人的综合经济利益最大化;不仅要考虑纳税人现在的财务利益,还要考虑纳税人未来的财务利益;不仅要考虑纳税人的所得增加,还要考虑纳税人的资本增值。在一般情况下,税收负担的减轻意味着纳税人股东权益的增加。但在某些情况下,税负的降低并不会带来纳税人股东权益的最大化。例如,由于税法规定纳税人的借款利息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因此纳税人为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追求节税效应,就要进行负债经营,当负债利率低于息税前的资金利润率时,利用负债融资就可以提高所有者的权益利润率;反之,利用负债融资反而会降低所有者的权益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