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及其制度保障研究
“道德品质”是“做人”的根本,“弹性素质”是“发展”的基础,而“职业技能”是保证学生毕业时能顺利上岗的前提,这也是高职院校的特色所在。培养具备瞬息万变“道德品质”“弹性素质”和“职业技能”的人,这无疑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使命。
2.以就业为导向。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职业教育从本质上讲是就业教育,把学生就业作为办学的导向,是高职院校与传统高校办学理念的根本区别。毕业生顺利就业,就业后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应作为高职院校办学成功的根本标志,成为办学过程的终极目的。因此,高职院校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一方面关注就业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培养计划,采用“订单式”培养方案;另一方面要“建立各种渠道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行业、认知职业、择机创业”,
② 形成“进口顺,出口畅”的良好局面。
3.以服务为己任。服务的理念不仅从深层次反映了高职院校办学的价值取向,而且从根本上规范着高职院校的办学行为。服务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二是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办学必须一切为了学生的利益,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一切落实于学生的成才,实现对学生全方位、全过程服务;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则要求高职院校密切关注当地的经济发展动态和职业岗位的变化趋势,按照核心产业———相关产业———附加产业的“产业链”思想,形成主干专业和相关专业互为联系的专业群,③ 实现专业结构与当地社会经济所需人才结构的耦合。能否践行服务的理念,是高职院校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4.以社会评价为标准。传统高校毕业生合格与否是以能否取得毕业证书来衡量的,人才培养质量以学校自己的评价为标准。这种评价方式对高职院校来说是不全面的,因为当今社会的职业及其内涵瞬息万变,学校很难掌握职业世界对毕业生能力与素质要求的准确信息。因此,高职院校应转变人才评价观念,变学校评价为社会评价,以便及时获取社会对人才类型、规格及质量的有关意见和建议,为推行职业资格制度、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依据,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真正掌握安身立命的实用技术,能在严峻的就业竞争中顺利就业。只有确立社会评价的理念,高职院校才能真正培养出受到职业世界欢迎的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