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策略性知识探究
主要是指对化学科学方法的探究。通过结合具体知识内容的探究,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变量控制、观察、测量、记录、数据处理、分类、假说、模型化等科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科学地学习化学、学好化学。例如,教材第一单元“化学之旅”结合具体的“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了解和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4)STS型知识探究
这类探究活动选择学生所熟悉的、联系生活实际的化学知识,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化学与技术、社会的密切联系,认识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教材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日报的各项指标,并让学生设计活动方案,比较“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总之,以探究的方式来呈现教材内容,彻底改变了传统化学教材的面貌,它使科学探究作为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成为可能。而要真正实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目标,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材,以科学探究活动为线索,全面发挥教材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功能。
五、教材中“物质微粒观”的构建:
从微观的视角认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物质微粒观”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基本观念,它的形成对于学生理解和解释宏观的事实和现象,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了解化学符号的意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物质微粒观的建立,是他们开启化学之门的基础。“物质微粒观”主要包括:(1)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2)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的;(3)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隔;(4)微粒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物质微粒观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学习过程中。在初中阶段,对物质微粒观的认识是以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为标志的。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在内容选择和体系编排上突出化学基本观念的主导作用,从第一单元至第九单元,以物质微粒观为核心建构整个学习内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重视宏观与微观紧密结合,围绕物质微粒观这一基本观念,分别从不同的章节结合不同内容,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分解、氯化钠的溶解、木炭的燃烧、氢气的燃烧和爆炸、中和反应、食品中的有机物等,使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循序渐进地建立起这一基本观念。总起来说,“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在物质微粒观的构建方面,体现出以下特点:
1.注重抽象思维,挖掘学生深层次的理解能力
传统的教材注重对事实性知识的记忆,侧重低水平的认知。而“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在组织这部分内容时,就改变了这一理念,减少了对事实性知识的堆积,精选“范例”,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解决问题和进行高水平思维的空间。教材以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水为主线,以水分子的运动、水的组成、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等事实为微粒观的生长点,以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化学性质的学习为辅线,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超越事实的抽象思维,帮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