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前景展望
计划的预期目标5.1 “十二·五”
通过实施大产业架构,至“十二·五”末,预测可以完成如下工作:
(1)鱼、虾、贝、藻四大主养类群中具有代表性的主养品种已经确立,并建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主产业,其相应的系列产业技术体系也基本上构建完成。
(2)龙头企业居主产业的领导地位,工厂化的循环经济优势开始得到体现,并显现出对中、小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3)陆基工厂化养殖中的主产业和骨干企业基本上实现了“四化养殖”, 已经展现出先进的循环水工厂化生产和工业化管理,并初步达到节能减排和生态养殖的要求。
(4)海基生态养殖、海洋农牧化产业开始大规模投入建设。各海区按功能区划实施大面积海底造林,底播养殖贝、藻、参;有计划大规模投放人工鱼礁等工程开始有序进行;先行的鱼虾贝藻参放流增殖初步获得产业化效果。海南岛热带海洋的稀有濒危物苏眉鱼等海上工种如金枪鱼、军曹鱼、业化网箱养殖和放流增殖项目有序开始启动。
(5)按功能区划要求,完成首期沿岸带、浅海区、深水区、盐碱地、湿地、冷水区和热带海洋等水域的工业化养殖主产业、主产区、产业带的规划与开建工作。
(6)按功能区划要求,在南海热带海洋完成首期海水动植物濒危物种保护区、育种基地的勘察与规划工作,先行区已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7)与产业化直接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工作,以项目形式全面铺开,部分项目已开始收到实质性的效果。
至“十五·五”的预期目标5.2 “十四·五”
“十四·五”至“十五·五”末,预测大产业架构可以达到:
(1) 全国沿海的岸带、浅海区、深水区、内湾、内
陆与沿海地区的盐碱地、湿地、冷水区与热带海洋的养殖产业区划、发展目标、预测评估等工作全部完成,按计划先行先试的样板区开始实施管理和产业运作。
(2) 海基和陆基的主产业运行开始进入佳境。估计有1/2以上的企业达到或完成全封闭式系统生产运营,并实现了工业化养殖和工业化管理;其他1/2的企业提升了自身的装备或达到半循环水养殖水平,并带动了其他养殖行业向工业化方向发展。
(3) 海水养殖基础工程、装备工业和产业链上的其他配套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并成长为相对独立的水产业配套工业体系。
(4) 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更加完善,缺门的专业如加工、装备产业、免疫制剂产业等的技术体系基本上添平补齐。
(5) 北、中、南沿岸带,按自然资源优势和海区特点,各建成一处冷水性、温水性、暖水性鱼类保种、育种中心和多个配套齐全的良种繁育中心,并建成若干个天然产卵场和濒危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6) 南海建成金枪鱼等大型暖水性鱼类的海洋牧场。
(7) 人工鱼礁、海底森林、浅海牧场、放流增殖工作全面展开,耕海牧渔进入普及推广阶段,并已收到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包括深水大网箱、养鱼工船(8) 海基生态养殖,形成规模化产业群;浅海区和深水区,以天然礁与人工礁为依托,建成人工渔场、稚育场等功能渔礁群,并与陆上的苗种工厂和年复一年的放流增殖活动相匹配,构成一个规模宏大的、半人工生态型的养殖系统;陆基则以鱼类为主体建成年总产量达到80~100万t的工厂化养殖产业群和产业带。
至此,中国具有工业化内涵的大产业架构基本完成,海水养殖生产方式得到根本转变,期待官、产、学、研以及社会各界的检验与评价,为进一步调整计划、优化结构、引入现代高新技术,继续扩大实施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