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妻子在唐代科举与婚姻中的角色
唐代科举考试不断发展, 除了录取规模扩大和录取人数增多外, 还打破传统士庶观念, 对录取人员的出身限制有所放宽。不仅官宦、将校子弟, 连寒门和商人子弟都有了入仕的机会。尤其到了晚唐, 录取孤寒出身的举子已经蔚然成风。在唐代,人们把进士及第喻为登龙门, 及第成为其引以为荣的资本。即使是高宗、武后朝官至宰相的薛元超也不能免俗, 自称以不由进士擢第为平生三大恨之一, 反映了进士科在唐人心目中地位之重要及其广泛的社会影响。[1] 直至唐亡, 社会都很看重科举及第。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 举子的妻子自然也很看重科考。但是, 科举及第却有很大的难度, 毕竟国家每年的录取名额有限。因此, 绝大部分举子都不可能一举及第, 更有甚者应举二、三十年尚未搏得一个功名。残酷竞争的现实对举子及其妻子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身心方面的。本文就致力于探讨举子婚姻中的妻子, 因为妻子是举子应考的最重要的亲情支持。
一、唐代科举与婚姻的关系
在唐代,科举的发榜成了选择女婿的最佳日子。随着唐前期科举制度的发展, 特别是进士科在选官入仕和社会其他方面地位的提高,科举及第者成为世人嫁女争相选婿的对象, 从而出现了榜下择婿的社会风气。
中晚唐进士及第后,要参加各种宴集活动, 这种公开的宴集活动便成了公卿择及第进士为婿的最佳场所, 其中以曲江宴最为出名。据《唐摭言》卷3《散序》载: “曲江之宴,行市罗列,长安几于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