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师 要 学 鞋 匠
从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近年来,某省某中学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有数百人,被称为 超级中学 。该中学因此吸引了周边地市的大量 尖子生 。这所学校成功的秘诀就是把学生做题的潜力挖掘到极致,学生连等待打饭的时间都要被利用做题。该省教育厅官员称,这所中学充其量只是一个大学生的 加工厂 。
我们的某些 教育工厂 ,实施流水线作业,生产 同一品牌 、 同一型号 的产品,从不考虑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这让我想起了做鞋匠,他们制作鞋子,首先就考虑到个性化,照顾到顾客的方方面面。 做鞋匠生产的鞋的种类繁多,可以供顾客选择使用。按照材质不同,有皮鞋、布鞋、塑料鞋、草鞋;按照季节不同,有棉鞋、单鞋、凉鞋;按照环境不同,有拖鞋、雨靴、舞鞋;按照活动方式不同,有运动鞋、休闲鞋、登山鞋;按照大小不同,有38、39、40、41等各种号码;按照颜色不同,有红色、黑色、棕色、白色;按照样式不同,有尖头、平头、三接头;按照高矮不同,有高跟鞋、平跟鞋……所有这些,目的只有一个:为脚服务,让脚舒服。 做鞋匠坚守为个性服务的理念。没有哪一个鞋匠抱怨脚的奇形怪状,更没有埋怨脚的挑剔,而是尽力满足脚的需求,让脚享受穿鞋的乐趣。脚需要什么,鞋匠就设计什么、制作什么,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和顾客的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研发。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故事。清朝时,北京有一个著名的鞋店叫 内联升 ,他们对来店做鞋的文武官员的靴鞋尺寸、式样、爱好等都逐一登记在册,如再次买鞋,只要派人告知,便可根据资料按要求迅速做好送去。同时,也为下级官员晋见朝官送礼提供了方便。内联升成功的秘诀在于:一切为顾客着想,为顾客服务。
与此相比,我们的老师就像一个个 做鞋匠 ,学生好比一双双等待穿鞋的 脚 ,而我们的教育方式就好像是一双双的 鞋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现状吧。
我们不管这一双双的 脚 长的怎么样,是胖还是瘦,是长还是短,是弯还是直,是大还是小?我们使用的往往是单纯的一种教育方式,而且我们总是以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先进的,是一流的,是一双双 万能鞋 ,能适合于各式各样的 脚 。而结果呢? 脚 深受其苦。 我们的 做鞋匠 还一再抱怨:这只脚太胖,那只脚太瘦,而另一只脚又长的不直。当有人提出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时,我们没有反思自己,反而在网上撰文: 等咱老师有了钱,悬赏100万通缉那个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家伙 。我们很少想到,问题的症状在于 鞋 而不在于 脚 ,根源在于我们 做鞋匠 身上。 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否向 做鞋匠 学习,像他们一样,抱着 为脚服务,让脚舒适发展 的宗旨,多反思自己,多改正自己。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这样一句话: 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 。其中包含的哲理令我们深思。 我们要深刻理解教育的目的及意义,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素质提升服务,允许并服务学生的个性,做学生发展的导师,以学定教,给每个学生的发展 量身定做 一双 鞋子 ,让他们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得到最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