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整理+分析
第四、社会环境的复杂性,让让涉世未深的孩子审美观模糊,失去辨别能力。在校园暴力的滋生过程中,社会不良影响扮演了“帮凶”角色。有校园暴力倾向的孩子受社会中出现的影视剧和游戏的影响也很深。
第五、法律对于青少年暴力或青少年犯罪没有健全的制度规范。法制教育的缺乏或不健全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对策分析:
青少年暴力不但对暴力对象有危害,同时对施暴者的成长也极为不利,如不及时消除,其暴力倾向将成为其日后犯罪隐患。青少年暴力倾向对家庭、学校、社会的破坏性不可低估,应受到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及时预防、减少青少年暴力。 首先,父母应进行及时正确的家庭教育,让青少年在充满友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缺乏自身调适能力是青少年施暴和违法犯罪的内在根源,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心理发展、人生观的形成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应注意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和控制力,培养他们关心他人、公正、负责任的性格。
其次,建议学校对在校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其认识到生活的多元和复杂,当生活中出现问题时,采用正确态度和方式面对,而不是一旦受挫就产生报复心理。
再次,对青少年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正确引导和规范青少年的行为。
总之,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整体网络,正确引导和教育青少年,使其在健康友爱的环境中成长,培养其责任感和正义感,减少暴力、促进社会安定。
拓展阅读:
狭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指从刑事法学观点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概念所下的定义。它一般是指14—25岁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它以我国开始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14岁为起点。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1. 共同犯罪、结伙作案多,带有“黑帮”性质的团伙犯罪亦有增加趋势。
2. 严重犯罪多,作案手段比较野蛮和凶残,往往是不计后果。
3. 突发性犯罪多,作案动机、目的比较单纯,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4. 犯罪的成年化、智能化和低龄化。
5. 从青少年犯罪的教育改造情况来看,反复性强,再犯的犯罪率上升。
10、 物价稳,促和谐
2012年申论热点解析——物价稳,促和谐
物价既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又直接影响百姓的衣食住行,是民众感受的“温度计”。虽然说物价波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但是物价过高、涨速过快,就会造成百姓生活压力过大、心里不安,甚至会引发恐慌。京佳卢宇恒老师指出只有物价稳,人心才稳、社会才稳;物价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影响全局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