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能把自己置身事外,以为居高临下就可以指点江山、耳提面命,我们必须把自己变成教育的一部分,也就是你的每一个行为都是班级生活的一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班级生活的品质。
6.班级生活如何重建
当我们试图提出一种重建班级生活理念的时候,绝不意味着这种理念马上可以成为事实。
记者:班主任们会自嘲说,自己是“戴着镣铐跳舞”。在理想中,班主任也愿意给每个孩子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在现实中,需要成绩,需要维持班级的稳定。
刘铁芳:我们可以把班级管理分为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管理模式。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突出班主任对于班级的管理、控制作用;而现代班级管理模式,突出班级的生活性,弱化班级的管理品质,主张班主任作为班级生活的指导与促进者平等地参与班级生活。当然,两者并非截然分开,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班级都是需要组织的,班主任在其中的作用都不可忽视。重要的是班级管理的根本目标究竟是什么,一是强调管理自身的效率,一是强调学生的发展本身。
至于“戴着镣铐跳舞”,这需要班主任拿出勇气来,在自我觉醒的基础上,重视自己的内心生活和价值标准。当然,在内心标准与外在评价的博弈中,灵活地找到一种平衡是最好的。
记者:我们的确应该重新认识班级生活、重建班级生活,但在现实生活中,可能还没有太多的条件,会有班主任质疑您的观点不过是空中楼阁。
刘铁芳:这里涉及到班级生活改造的渐进性问题。当我们试图提出一种重建班级生活理念的时候,绝不意味着这种理念马上可以成为事实。理念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事实性,更在于理念性本身,也就是通过理念的提升来提升我们作为教育人的生命姿态,提升我们真实面对孩子们时的生命姿态。
与此同时,当我们说站在孩子们的立场来重新思考班级生活,绝不意味着我们就是要完全顺应孩子们的欲求,欲求同样是必须引导与规约的。只不过这种引导与规约并不是基于外在权威与标准的先行设定,而是儿童自我成长的发现。
当我们的理念改变,我们就获得了一点点超越现实的可能性,我们就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孩子们的生命以更大的成全,启迪他们的心智,孕育他们积极的班级生活。
记者:现在市面上的班主任管理理论颇多,流行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和谐管理等概念,这反而让班主任们难以辨别、无所适从。对这个问题,您有什么建议?这些方法对我们重建班级是否有益?
刘铁芳:班级自主管理相对于指令性管理当然是非常有益的,但我们不能止于某种确定的模式。班级生活本身必须是开放的,所以最重要的是提升班主任的理念,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