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职业教育发展轨迹
第二部分 阶段特征
艰难的起航(1957——1982年)
1957年,寻甸将大河桥“五七”干校改为农业中学,开始实施职业教育。1964年,农业中学搬迁至三月三(今农科所处),文革期间停办。到1982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百业待兴,人才奇缺,发达国家(西德、日本)的职业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对中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职业教育受到高度重视。上级部门要求每县创办1--3所初、中级职业学校。1981年,寻甸决定在金所乡新庄村利用原医学院留下的旧房子及场地,约1000亩,再次创办寻甸农中,委任分管农业的原副县长赵荣华为名誉校长进行统筹,由县教育局牵头,农业局、林业局协助组建教师队伍,抽调时任塘子易龙小学校长的李重金同志任校长,农业局与林业局各抽调一名职工任专业课教师,从仁德一小、功山中学、六哨中学、羊街中学抽调文化课教师,并聘请3名代课教师任教。1982年9月,由县招办划定分数线录取,招收120名学生。办学之初,由于经费短缺,师资队伍不足,师生的教学条件及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学校离城约15公里,学校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一辆手扶拖拉机和一辆“红旗”牌自行车,开学不足一学期,学生相继流失。1984年,县政府决定将学校搬迁至羊街花兴哨原旭东机械厂旧址,此时,学生走了大半,全校仅有学生7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