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企业行为;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建立以人为本、尊重员工和自我管理的激励机制,形成高效运行的管理体制,提升管理和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以管理模式创新促进家族企业的蜕变与转型。
重点支撑项目。2010年该产业有19家企业(海天科技、鸿星尔克、鸿星沃登卡、超越服饰、格来德服饰、益龙纺织、盖奇服饰、鸿霖制衣、华奕轻工、嘉铭皮件、远辉经编、韩彩内衣、天健锦纶、瑞邦体育用品、万峰家居、联泰轻工、奕云服饰、伟峰制衣、河泰包袋)列入区技改、重点工业建设和新经济增长点项目库,项目总投资22.68亿。2010年19个项目拉动部分在2011-2012年还有较大增量空间,预计在25-30亿元左右;在十二五期间新技改项目预计年增量在10-20亿元左右;产业存量增长预计在12-15%左右。
(四)巩固发展都市型制造业
以都市生活消费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印刷包装业、旅游用品设计与制造、音像制品业、都市农产品深加工等;加强对鲤城区优秀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和开发,积极开展传统工艺美术品种、技艺、精品和大师的认定和保护工作,重点扶持木偶头雕刻、刻纸、料丝花灯、戏剧道具、妆糕人、木雕、锡雕、刺绣、采扎、竹编等工艺美术产品的发展;鼓励利用中心城区工业厂房,在原先生产设备搬迁后,优先建设以工业设计、广告设计为重点的创意产业功能区,发展新型都市型产业及生产性服务产业。到2015年,规模以上都市型制造业实现产值超3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
(五)适度发展其他制造业
注重产业布局和技术结构、产品结构调整,适度发展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石化下游产品,延伸石化工业产业链;发展再循环、可回收、降解的塑料餐具产业。到2015年,规模以上其他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超20亿元,年均增长6%左右。
五、鲤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政策保障
(一)政策举措
1、建设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形成区域创新体系
“十一五”期间的经验已经证明,产学研合作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是一条弥补我区创新人才少和技术水平偏低的有效途径。“十二五”期间,加强江南电子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特色产业基地等创新载体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已有的产学研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的合作深度,强化射频系统芯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纺织面料技术开发中心、电容器高端产品检测中心等三个国家级技术中心的技术支撑作用,争取与更多的国家、省级实验室或高校(研究所)合作,建立中试基地或行业(工程)技术开发中心。改进合作方式,考虑从委托研发转向由企业派人到高校院所参与项目研发。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引导企业申报科技项目,争取在各级新技术、新产品开发资助方面有更大的突破。
2、把品牌战略上升为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
成立品牌创建与管理办公室,从园区品牌、产业(集群)品牌、企业品牌多个层次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大“国家火炬计划泉州微波通信产业基地”、“江南高新产业园区”等载体宣传推介力度,塑造鲤城光电信息产业整体品牌。通过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大项目、大企业入驻,留住骨干企业;设置专项经费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创造和经营品牌,推动鲤城区产业由贴牌生产为主向自创品牌为主转变;要在政府公共事务中加强对企业品牌和产业品牌的推广。比如,在对外援助商品、援建项目中推广和宣传鲤城品牌,提高鲤城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助力企业上市,以上市带动产业组织优化
成立企业改制上市办公室,充分利用各级推进企业改制上市的优惠政策,大力推进上市后备企业梯队建设,建立健全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的工作构架、运作机制和相应的服务体系,有效利用资本市场的放大效应和倍增效应,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上市公司,力争“十二五”期末全区上市公司达到15家左右。以上市公司为龙头,发展配套协作企业,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