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定程度上影响到周围的人们,如果严重的,会影响到一定范围内社会的稳定。社会是由单个的个体组成的,因而,整个社会的和谐从根本上说离不开个人内心精神秩序的和谐。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没有人们和谐宁静的心理精神秩序,就不可能有真正持久的、和谐的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惟其如此,一种真正持久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和谐才有可能。因此,我们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仅涉及社会秩序,更涉及人的精神秩序和人的内心和谐。
二、人际关系的和谐
人与人的交往,形成社会。同样,人与人的关系,也体现为社会的各种关系。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马克思哲学视阈中的人并非理论上或逻辑上的抽象的人,而是承载着丰富的社会关系、处于特定历史阶段的现实的个人。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人性或理性的人,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分析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显示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强调,只有关注人的社会存在,才有可能真正关注人的存在,离开人所处的社会关系就无法把握人的本质。这说明人的真正解放就是现实中具体的人的社会关系的解放,也就是说,保持关系的合理化是人的真正解放的关键。‘因而,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合理、和谐的社会关系,促进入际关系的和谐,也就成为了一种必要。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洽、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o这里强调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基本要求。毋庸置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就建设社会生活秩序的有序与和谐。在具体的现实社会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包含者矛盾双方的相互斗争和相互统一的过程。而各种不同方式的斗争和统一,归根结底都是跟矛盾双方的利益有关。我们更倾向认为,这种利益不仅仅是指经济利益,还包括人的政治上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60页
⑦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05年2月19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7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