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物以中、细砂为主。其顶界埋深差异较小,为2.30~3.00m ,本次勘察未能揭穿该层。根据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结果,依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可分为以下四个亚层:
① 松散含卵石:含卵石含量50~55%,排列十分混乱,卵粒绝大部分不接触,N120击数为2~4击。在场地内呈层状或透镜体分布。
② 稍密含卵石:含卵石含量55~60%,排列混乱,卵粒大部分不接触,N120击数为4~7击。呈透镜体分布或层状分布。
③ 中密含卵石:含卵石含量60~70%,呈交错排列,卵粒大部分接触,N120击数为7~10击。分布较稳定,呈层状或透镜体分布。
④ 密实含卵石:含卵石含量大于70%,呈交错排列,连续接触,N120击数为10~15击。
2.地质构造 成都地区属川西褶皱带中的成都坳陷,在大地构造分区中,属扬子准地台中的四级构造。成都坳陷与成都平原分布基本一致,长轴走向N 30°~40°E
,北起安县,南抵名山,西以龙门山山前断裂,东以龙泉山为界,成都市位于其东南隅。
成都地区为近期形成的不对称断陷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系堆积物。下、中更新统沉积巨厚,凤凰山——茶店子隐伏断裂活动较强烈。沉积厚度呈西厚东薄现象显著;而上更新统则呈薄层叠积其上。全新统仅分布在现河床及两岸附近地区,厚度较薄,分布面积狭小,说明成都坳陷在下、中更新统活动强烈,上更新世及其以后至今,沉降及其凤凰山——茶店子断裂活动性已大为减弱,趋于稳定。
成都市郊区隐伏断裂无活动遗迹及记录。
因此,就区域地壳稳定性来说,成都市及其附近郊区、县处于周围微活动环境中的地壳稳定区。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知:工作区为设计地震第二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10g ,特征周期为0.4s 。
3.水文地质条件
3.1 地表水
拟建道路位于XX 路XX 片区,线路跨越部分灌溉渠,水量较小。部分地段周边为鱼塘,无大的河流通过。
3.2 地下水
据水文地质资料和本次勘察显示:场地内地下水为埋藏于第四系冲洪积含卵石层的孔隙型潜水为主。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下径流补给,并通过地下径流、蒸发等方式排泄。
勘察期间测得稳定地下水位介于1.70~1.90m 之间。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走访调查表明:场地地下水年变化幅度在1.50m 左右。含卵石层渗透系数建议取20.0m/d 。
3.3 腐蚀性评价
勘察期间,于ZK3和ZK25内取地下水各一件做腐蚀性评价,其结果统计于表9。从表中可知,勘察沿线地下水对混凝土及其钢筋不具腐蚀性。
4.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经过本次勘察,沿线未发现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对公路危害较大的不良地质作用。
填筑土:沿线分布广泛,厚度为0.90m ~1.40m 之间。该土层部分为人工堆填,部分为原有道路修建时所填,对路基有一定影响,建议对较薄地段采取压实处理;对较厚地段应清除一定厚度后,采取分层换填碾压处理。
四、主要施工目标
⑴质量目标明确:施工中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严格管理,保证措施完善,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的合格等级,依据设计文件的要求,本工程的材料、设备、施工须达到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四川省、成都市工程行业建设标准、规范的要求。
⑵工期目标明确:本工程计划总工期130日历天,具体开工日期以监理工程师下达的开工令为准。合理、高效安排施工进度,科学划分施工区段,协调统一,确保全部工程顺利完工。
⑶安全目标明确:无死亡、无重伤事故,把轻伤事故控制在3‰以内,力争降至最低限度;无机械及重大行车事故;无重大火灾事故;在整个施工监测项目中,将各种变形、沉降值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确保施工、行人、周边建筑物安全。
第三章 施工部署
一、总体思路
为保证本段工程优质、顺利按期完工,树立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我公司按照业主的要求,结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