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一些校本教材之一,美术校本。收集了一些美术鉴赏的知识。
艳丽。他们用的主要是墨,所以画面看起来很淡雅。
“文人画”后来被宋朝苏东坡等人加以发扬光大。
苏东坡说王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也就是说:因为王维本身是诗人,读过很多书,所以他的画中富有诗意,境界很高。
王维晚年隐居在陕西蓝田的辋川,写了很多歌咏山水的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两句诗,就仿佛一张画。他的山水画影响也很大:用淡墨画山水,使得以后一千年间,画山间多用水墨,而不用青绿了。
第十、十一讲
中国的人物画、仕女画走过了它的光辉历程。代之而起的是中国画中最辉煌的一部分:山水画。
▲ 北方的荆浩和关仝
传说是五代一个叫荆浩的画家的《匡庐图》,就是这种大山垂直陡立的代表。荆浩,字浩然,河南沁阳人,是一位博通经史的士大夫。唐末社会动乱,他隐居于太行山中,自号洪谷子。他长期接触北方雄伟的自然山川,有着较深的认识和感受,笔下的山水大都是崇山峻岭,气势宏伟而壮观。
大山,大水,巍峨,高远,楼阁掩映,飞瀑流泉,在五
代画家荆浩的传世名作《匡庐图》(如右图)前,无法不让人
惊讶于描绘的精到和磅礴的气势,图中虽表现江南庐山,却
没有江南山川的柔媚之气,而是以雄奇的笔力描绘出了北方
山水的神韵。披图幽对,只见雕梁画阁,精彩飞扬;大山阔
水,气度泱泱,山峰重峦叠嶂,壁立千仞,水泊苍苍茫茫,
深远辽阔,是典型的“全景山水”样式。
这种大气又不失精微的画面效果,一方面是因为画家具
有“忘笔墨而有真景”的胸襟,另一方面是画家通过“远取
其势、近取其质”的表现方法来得到的。画家巧妙的安排下:画,上留天,下留地,近处写水、舟船、行人,山脚画楼阁,山中作古寺,册顶多置松树、密林,向上画幅的中间,危峰重叠,以湍急的飞瀑反衬山峰的高大险峻。以大面
积的描绘取其气势。右面山中、水边各有一条山中小道,曲折蜿蜒深入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