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 经肿瘤抗原冲击后在镜下呈典型成熟形态; DC-CIK细胞对肺腺癌原代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 CIK 细胞、LAK 细胞和 DC-LAK细胞(P<0.05) , 随着效靶比的升高, DC-CIK细胞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随之增强(P<0.05) ; 细胞杀伤试验中 DC-CIK细胞组中 IFN-γ、IL-12的分泌量明显高于其它 3 组(P<0.05) ; 而 IL-2的分泌量以 DC-LAK细胞组为最高, DC-LAK和 LAK 细胞组明显高于其他 2 组(P<0.05) 。 [ 结论] 肿瘤抗原致敏的 DC 可诱导特异性 CIK 细胞, 显著提高 CIK 细胞对肺腺癌原代细胞的杀伤作用, 其杀伤作用可能与 IFN-γ、IL-12的分泌量有关。
十三、全身化疗和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CIK过继免疫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生物治疗中心)
方法:选取12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随机分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组、全身静脉化疗组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组,行2周期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
结果: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CIK组临床有效率(CR+PR%)高于全身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37,P=0.022, P<0.05);骨髓抑制毒性和非骨髓抑制毒性发生率低于全身化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组肿瘤进展发生率(PD%)高于全身化疗组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CIK组(χ2=13.425,P=0.034,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十四、自体CIK细胞免疫疗法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
对象:病例来源于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以及成都陆军总医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86例,均经临床及病理学检测为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年龄最小37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52.6岁。
方法:自体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于培养两周左右时间开始收集CIK细胞,生理盐水洗涤3次,加人5%人血白蛋白、1仪旧U/耐IL一2,用生理盐水配成250耐后静脉回输,隔天回输1次,每次回输约109个细胞,每疗程3次,回输前均经无菌检测,达到质控标准后方可回输。
结果:CIK细胞回输后,部分患者的睡眠、食欲、体力均有所改善者,按临床症状积分值下降)23/为显著改善,积分下降13/为部分改善,积分下降<1/3为无改善,结果见表2。通过对患者行cT及B超等常规检查,参照实体瘤疗效标准,以完全缓解(CR)0,部分缓解(PR)27,轻度缓(MR)45,稳定(SD)12,进展(PD)2进行疗效评定,总缓解率(CR十PR+MR)为8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