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其作用

发布时间:2021-06-08   来源:未知    
字号:

非政府组织管理鲁新安 教授

第四章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其作 用 案例导入 第一节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 第三节 中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

案例导入: ——中国非政府组织正在走向前台

第一节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社团向近代社团的演变: 从结盟到运动 二、当代社团的复兴与发展

依据现行法规,我国的非政府组织虽然包括社 会 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但是,基金会和民 办非企业单位的出现也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然而,社会团体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由来已久, 它经历了从古代到近代以至当代的漫长发展过程。因 此,考察我国社会团体的发展历史,是探析我国非政 府组织历史渊源的最佳途径。

一、古代社团向近代社团的演变:从结盟到运动中国社团的发展可谓源远流长。它是一个群体为了共同的目 的,在共同遵守盟誓规约的基础上,自发成立的相对稳定的、按 照一定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活动的,经费自筹的团体。Text Text

这些民间组织在社会互助、共同体治理、互惠联谊等方面发 挥着一定作用。

轨迹

类别

特征

2004

古代社团 发展的轨迹在封建社会特有的环境中,中国古代社团的发展走过了一条从兴起到发 展到繁荣再到衰败的独特道路。古代社团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先秦 两汉时期可以看作古代社团的兴起;从魏晋南北朝经隋唐到元宋时期,随着 中国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并经过顶峰走向下坡,中国古代社团经历了长期 的发展过程,趋于成熟;至明清时期,是古代社团由繁荣开始走向衰落的时 期。 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社会也开始 了长期的近代化过程。与此相一致,中国社团也进入近代发展时期,其主要 特点是伴随着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成败而呈现繁荣与萎缩。 民国以来,随着西方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宗教势力的进入,现代意义上 的社团在中国获得较快发展。社会服务团体在赈灾、救济、救死扶伤、儿童 福利等方面吸收一些现代理念,开展对社会弱者的服务。

古代社团 的类别

从其目标和活动领域来看, 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一是政治性结社。包括传统官僚政治中官僚士大夫的结社,即朋党和 延续发展起来的政治性社团。诸如东汉时期的钩党,唐代的牛党、李党, 北宋的熙丰党、元佑党,南宋的伪学党,明代的东林党、齐党、楚党等; 延续至明代,朋党与士绅活动相结合,逐渐趋向于近代政党的雏形。如清 末具有改良、立宪取向的“强学会”、“保国会

”、“顶备立宪公会”、 “宪政 公会”,以至资产阶级的“同盟会”、“复兴会”等。 二是文化学术性结社。文化学术性社团是我国传统结社中较为发达的 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社团兴起于魏晋之后的各种形式的文人结社。 “竹林七贤”、“诗社”、“文会/社”,宋初的岳麓、篙阳、白鹿洞、 应天府。 三是经济互助性结社。“合会”、义仓、社仓,以及实行义田、义庄、 义 役等制。还有会馆、行会、商会等。 四是慈善团体。南北朝时期的“三福田”,发展为居安院、安济坊等, 协 赈公所。明代的同善会。清代的善会,善堂。

古代社团 的特征

首先,具有非政府性的组织渊源。 其次,表现出公益、慈善性的思想理念。 再次,具有宽领域、多类型的存在形式。

二、当代社团的复兴与发展当代社团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发展起来的各类社会团体。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当代社团的发展也处在不断的演变之中, 按照时间大致可以将其发展分成三个阶段。

1.初始发展期:1949 ----1966年 2.停滞期:1966----1978年 3. 恢复发展期:1978年改革开放后至今

1.初始发展期:1949 ----1966年1950年《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和1951年《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 法实施细则》颁布后,党和政府对原有社会团体进行了清理整顿,其中 一大批“封建组织”和“反动组织”被取缔,另有一批被政治化,转化 为政 党组织,如中国“民主同盟”、“九三学社”等。 《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从国家政权的角度 初步建立了规范民间社团的管理体系。到60年代中期,社会团体得到了 一定的发展。1965年,全国性社会团体将近100个,地方性社团6000个 左右。 ——社团组织政治化的利弊分析?

2.停滞期:1966----1978年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各类社会团体陷入“瘫痪”状态。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中断了法制基础上社会团体的健康发展。 社团组织的发展处于停滞、断裂时期。 但是在这一时期全国成立了大量的社团组织,例如各种红卫兵组织, 以及工厂、学校内部成立的各种政治、文化和兴趣组织等等。这些组织大 多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成立,不需要进行正式的登记注册,也不需要业务 主管部门,甚至很多组织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但是他们具备社团组织的 所有社会学特征,也符合学术界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界定。 由于时代的风云变幻,这些文化大革命期间非常活跃的社团组织绝大 部分被取消或者销声匿迹,留给后人的只有当事人烙上时代色彩的回忆。 这一时期是中国社团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留下怎样的

启示?

3. 恢复发展期:1978年改革开放后至今当前,中国非政府组织进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 一方面,政府机构的精简与职能的转变和“小政府、大社会”目标模 式的逐步确立打破了由国家垄断资源和严格控制私人活动空间的格局, 重构国家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各类社会组织的功能面临新的分化 和合理定位,为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另一方面,社会转型时期形成了各种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亟待 非政府组织的介入与参与,而伴随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来的是 新的社会中间层的形成,公民闲暇时间、自由支配时间的富足使得公民参 与和志愿者行为成为可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又成为中国实现经济体制改 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改革目标的助推器。 现在,我国获准登记的社团有47万个。社团的总体规模或发展程度 可以用总人口与民间组织总数之比来反映。中国大约每3200人一个社 团,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菲律宾是每1300人 一个社团,新加坡是每600人一个社团,美国则是每178人一个社团。

第二节 中国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治理中 的作用一、非政府组织与公共治理:中国的逻辑 二、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活动领域 三、中国非政府组织在当代公共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四、中国非政府组织在当代公共治理中的作用

一、非政府组织与公共治理:中国的逻辑 1、治道变革: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源动力 2、公共空间: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内生逻辑 3、集体行动: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阶层基础

一、非政府组织与公共治理:中国的逻辑 治道变革中国非政府组织 发展的源动力

公共空间中国非政府组织 发展的内生逻辑

集体行动中国非政府组织 发展的阶层基础

二、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活动领域截至2007年底,据民政部《2007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公布的数据,全国共有各类民间组织38.1万个,其中社团20.7万 个,比上年同期增长11.3%;民办非企业单位17.2万个,比上年同 期增长8.2%;基金会1369个,比上年同期增长20.3%。 可见,遍布全国城乡、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非政府组织, 已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不同、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这 些社会组织业务范围涉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劳动、民政、 体育、环境保护、法律服务、社会中介服务、工商服务、农村专业 经济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 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民间组织25 20 数 量 15 10 5 0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单位:万个、%15.0 10.0 5.

0 年 增 0.0 长 -5.0 率 -10.0 -15.02005年 2006年 2007年

社会团体

民办非企业单位

社团年增长率

(资料来源:《2007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资料来源:王名、贾西津:《中国NGO的发展分析》, 载《管理世界》2002年第8 期)

环境保 护领域

扶贫开 发领域

环境保护领域截至2008年10月,全国共有环保民间组织3539家,比2005年增加了771家。 通过各种活动,非政府组织的价值理念已逐渐为公众接受和认可,并吸引了一 大批积极的环保志愿者,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大学生环保组织的成立。如大学 生绿色营和绿色大学生论坛,清华大学绿色协会、北京大学绿色生命协会等。首先,环保类非政府组织可以帮助政府对重大环保政策方针进行调研论 证,同时可以监督政府,督促相关政府部门认真履行环保职责。圆明园事件。 其次,环保类非政府组织可以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等活动,推动公众积 极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来。 再次,环保类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中也开始崭露头角。 “5.12”汶川大地震,积极参与灾后重建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index.php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其作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