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税收为比例税收,税率t=0.25,其他条件不变,则: (1)均衡的国民收入y=100+0.8y-0.8*0.25y+0.8*62.5+50+200 求解得y=1000
(2)投资乘数kg=ki=1/(1-b+bt)=1/(1-0.8+0.8*0.25)=2.5,税收乘数kT=-b/(1-b+bt)=-2,转移支出乘数kTR=-kT=2
(3)国民收入相同但各乘数不同,是因为在不同的税制下可能有相同的国民产出,或者说可能不同税种、税率不影响国民产出,但征税将带来效率的损失,导致乘数变小,乘数效应变小。
2、掌握货币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原理:
(1)货币的供给(P34-3):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历史上以黄金为担保,现代货币供给已与黄金脱钩)
P35-3:央行发行的是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是央行的债务拼争,通过央行与财政、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的交易形成,交易方式是再贴现、贷款、黄金券的买卖、特别提款权、在途资金和财政部货币在央行的存款
(2)货币的需求(P37-2、3):L=L1+L2(即:L1—交易动机与谨慎动机(预防性动机);L2投机动机)
L1=ky,y-国民产出,k=dL1/dy-交易需求对国民产出的敏感系数 L2=-hr,r-利率,h=dL2/dr-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
3、熟练掌握两个市场均衡条件,IS和LM曲线,求均衡利率和产出 (1)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P41-1)
① IS曲线(P31-3):I=S点的轨迹,即收入等于支出的点的轨迹,表示商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的关系
偏离点向IS曲线回归的趋势(P32-3):IS曲线左边的点,现行利率过低,I>S(投资>储蓄),利率有上升的压力;IS曲线右边
的点,现行利率过高,I<S(投资<储蓄),利率有下降的压力
②LM曲线(P39-2):L=M点的轨迹,即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点的轨迹,表示在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LM曲线点的含义(P39-3):LM曲线左边的点,M>L,货币供过于求;LM曲线右边的点,M<L,货币供不应求 (2)均衡收入与利率的变动(P41-2) (3)均衡利率和产出的计算:例题(P41-3)
某国宏观经济中消费函数C-=150=0.5y,投资函数I=150-400r,货币交易需求函数为L1=0.25y,货币投机需求函数为L2=50-100r,又知政府支出G=50,实际货币供给M/P=180,则: 均衡国民收入Y:y=C+I+G=150+0.5y+150-400r+50
=> y=700-800r ①
L1+L2=M/P => 0.25y+50-100r=180 => y=520+400r ②
联立①② => r=0.15, y=580
消费C=150+580*0.5=440;投资I=150-400*0.15=90;交易需求L1=0.25*580=145;投资需求L2=50-100*0.1 若政府购买支出增加10个单位,则y=720-800r ③ 联立②③ => r=0.167, y=586.8 r↑, y↑,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第四、五章 财政、货币政策及效果
1、熟练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概念及工具:
(1)财政政策定义(P42-3);以调节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政府行为
(2)货币政策定义(P64-3):通过中央银行运营其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
(3)判断一个政策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的标准:
①政策发布主体:央行——货币政策,财政部——财政政策
②政策目的:收拢/放松货币——货币政策,定向对口项目——财政政策 (4)中国较少使用再贴现率调整作为货币政策的原因:
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资金充足,毋须通过自己的资产票据向中央银行借款 (5)为什么全世界央行偏好使用公开市场操作作为宏观调控工具?
①此为非行政化操作,市场化操作无需行政命令 ②操作可逆,可为央行探明市场真实需求提供数据
(6)为什么公开市场操作在中国未成为主要调控形式?(P70-3)
(7)中国的商业银行利润远远高于实体企业的主要原因;为什么不提高利率而提高准备金率?(P72-3)
中国的银行过于强势,不对称加息首先冲击到的会是银行本身。国际上存贷利率差一般在1%左右,中国的存贷利率差却达到
了5%以上,导致中国银行为全世界发展最快,中国实业却萎缩,同时还导致热钱大量涌入。
2、掌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工作的机制
(1)财政政策作用机制(P43-1):核心是对需求的调节
(2)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P71-1):货币供应量上升=>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低=>企业投资增加=>产出增加
凯恩斯将利率为中介指标,但在中国货币政策并非通过利率r传导,而是通过资产(如:土地、房地产)价格来传导的:货币供应↑→资产价格(如房价)↑→人民名义收入↑→消费↑→(乘数效应)→国民产出Y↑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中国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①中国的利率决定非市场化,而是政府进行利率管制,利率对货币供给的反应不敏感 ②中国的投资对利率不敏感(原因参见第二章第5点的(2)小点)
3、掌握财政政策的效果取决于哪些因素(影响因素)
(1)理论上取决于经济系统的指标参数(P63-2):支出乘数K、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k,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h,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d
(2)实际上,我国财政政策效果的取决因素如下:
相较于西方规范、成熟的市场机制,中国其实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体制。从我们对中国财政政策的分析来看,中国的发展是通过掠夺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积累的社会财富,而这些社会财富被政府用各种财政手段转变为国家资本。因此,中国财政政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唯GDP的一元化官员考核指标,导致地方政府行为异化。在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官员考核总,经济发展指标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这就是使得很多地方官员不顾当地实际情况,为发展而发展。有些为吸引大型企业落户,竞相抛出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税收补贴政策、地价等,严重影响了当地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有些地方官员把土地作为生财之道,以低价把土地从农民中夺取再高价出售给地产商,造成农民收入严重不足,无法从由此得到GDP数字神话中获益等。
②缺乏科学的投资决策流程,政府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缺乏有效的管控。由于缺乏相关的社会监督体系和完善的法律体系,使得部分政府官员在进行项目投资时很难进行科学的评价,而是把这种投资项目的选择权作为一种权利寻租的砝码,使得本应对经济产生宏观调控或改进民生的项目成了少数人牟取暴利的工具,这一方面使得项目参差不齐,效果差强人意,另一方面使得社会财富向权贵、贪官和奸商手中集中,民营资本被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