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局部进行某些变革。江泽民同志多次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创新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石,是新技术、新发明、新思想的源泉,是现代人才的标志。
按照我国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的新标准,真正的人才应该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人。简言之,真正的人才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创新能力和开展创造性的活动。纵观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人才的培养仍主要基于高等学校的教育。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深造的同时,一般通过两方面来提高自己:一是通过课本上固化的知识学习来提高技术水平;二是通过学校校园文化的熏陶,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开阔大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质,同时,也会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形成一种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最终能在工作中以创新为己任来推动国家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校园文化的目标是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高校营造一种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形成非常重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2.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2.1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重视不够。创新能力培养隐含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它是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不少高校虽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但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目前,高校校园文化的主要表现是文化活动繁多,但很少有高校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纳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这就反映出对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此外,我国传统高等教育体制一直注重的是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的传授,疏于大学生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因此,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中较为突出的薄弱环节,相当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往往忽视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把学校创新环境的建设放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中心地位。
2.2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系不完善。目前,很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竞赛体系、激励体系、培训体系等,极大程度上约束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有的高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割裂开来,极大地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如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与课程设置、专业学习没有联系,教师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少,没有利用教学实习基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
2.3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投入不足。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依靠大学生创新兴趣的培养。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兴趣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如果让大学生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在创新过程中因缺少资金而无法进行实际操作,大学生会逐步失去创新的兴趣。目前部分高校中相应的实验设备及学生科研资金投入不足,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不是他们不去涉足创新而是受客观条件限制而无力创新。不少高校也没有采取相关支持创新培养的激励措施,无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性。
2.4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相关活动的开展不多。不少高校精心设计自己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这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