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颂》,视觉“张力”
对书法艺术中视觉“张力”的分析,以《石门颂》为例
以得到具掠燕之势的波画神态了。而这种掠燕之势相对地减少了“燕尾笔”常 用的请安弹挑,而是借用了篆势的转折。减少了燕尾而具掠燕之势。
其三, 《石门颂》用笔轻松自如,不拘一格。从里面看 到简牍笔意,一些笔画刻意的拉长。同时代,1959 年甘肃 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 《王丈十简》 “下” 中 (如图三、 。 01) 与《石门颂 》中“命” (如图三、02) “升” “此”最后一 笔的夸张,流露出汉人奔放洒脱的情趣,同时,在“活力 运 动”中重心转移,有一种向下的“张力”后人称《石门颂》为“隶中之草” 。
二、字形结构对“张力”的影响 字形结构对“张力”在字形结构方面除具有汉代刻石类隶书的共性之外,受图三(01——02)
其用笔和点画的影响,还具有疏朗、开张、多变的特性。结体或端庄、或纵 逸舒展、或疏密相间、或奇妙险绝, “有定势而无定法”的艺术特点。充满“张 力”的字形结构,才能蕴含深刻、耐人咀嚼、回味无穷。因为只有这样的“形” 才不是静止的,而是“寓动于静”的。打个比方,满张的弓虽是静止不动的, 但却蕴满饱含着随时可以爆发的能量和力度。 《石门颂》中有很多字是中轴线是倾斜的,这使得视觉动力在方向上有了 倾斜感。也是此作品彰显方向性“张力”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手段。正是这种结 体的倾斜感让笔画与笔画、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有了运动感。这是相对于 空间的垂直、水平基本构图,所呈现的偏离的状态(如图四)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