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断层解剖学研究
第 三 军 医 大 学 学 报 第26卷322
1:Medialmeniscus;2:Lateralmeniscus;3:Anteriorcruciateligament;4: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5:Femoralhead;6:Tibia;7:Headoffibula;2A:Median;2b:Posterior
图2 膝关节冠状断层标本
Fig2 Coronalsectionofkneejoint
图3 膝关节横断层标本
Fig3 Transversesectionofkneejoint
3 讨论
半月板和交叉韧带均为膝关节关节腔内的辅助结构,对增加膝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固性都有重要作用。
据文献4报道,在膝关节受损病例中,约80%的病例有半月板受损和50%的病例有交叉韧带受损,半月板和交叉韧带同时受损率也高达40%。所以,在基础形态学研究中半月板和交叉韧带同时进行研究对临床影像学诊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大体解剖学上的观察,两侧半月板的形态不同。一般的教科书描述为内侧半月板呈“C”字型,外侧半月板呈“O”字型。但实际上外侧半月板并非所有的都呈“O”字型,有的呈新月型,有前、后两角,两角之间有一距离不大的缺口。膝关节囊内有前、后两条膝交叉韧带将股骨与胫骨牢固相连。前交叉韧带从股骨髁间窝外侧壁连至胫骨髁间隆起前方,可防止胫骨前移。后交叉韧带从髁间窝内侧壁连至髁间隆起后方,可防止胫骨后移。 在膝关节的连续矢状断层上,由关节两侧至正中线,可依次显示半月板体部和前、后角,正常半月板的形态由条带状转变为蝴蝶结状至相对的两个三角形。表现为条带状或蝴蝶结状样形态,厚为1.5mm的MRI矢状面成像上,半月板呈条带状的层面达到或超出三层,即可诊断为盘状半月板。在半月板的临床研究中发现5,6,所有的盘状半月板均出现于外侧。本研究见到膝关节的边缘半月板呈“蝴蝶结状”,在外侧半月板能更多地见到此形态的层面,提示外侧半月板的体部明显大于内侧,而且内侧半月板体部更靠近外侧。
在正常人群中,外侧半月板体部明显大于内侧,这与临床所见盘状半月板主要出现于外侧半月板的现象一致,体部明显大,可能成为盘状半月板形成的形态结构基础。国内有学者报道内、外侧半月板损伤的发生率有所不同7,但都以半月板的后角损伤为多见。但无论内、外侧,其后角高度明显大于前角,这种形态学的差异,可能是临床损伤多见的原因之一。本研究表明,从矢状角度观察交叉韧带的最好层面是正中层面,其次是正中旁开一层面。在正中矢状断面上不但可见到交叉韧带,而且韧带的全长出现率为79.5%,另外前交叉韧带的在正中矢状断面的出现率明显高于后交叉韧带。这一现象可能为前交叉韧带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较后交叉韧带小的缘故。在膝关节连续冠状断层上内侧半月板所在层面约多于外侧半月板,说明内侧半月板前后径比外侧半月板长。其次,半月板形态除右前后层面呈带状外,均显示为两个尖相对的形,由外周向中央逐渐变薄,而盘状半月板仍保持肥厚,且一直延伸到髁间区。本研究还显示内侧半月板是前窄后宽状,且较前部为厚,而右外侧半月板前后角宽度相对较一致。在冠状断面上还能观察到Wrisbeg’s韧带,其出现率为87.89%,且多数较为粗大;Humphty’s韧带的出现率为12.11%,常较细小,不易显示。在靠近中份的几个冠状面上可见交叉韧带的断面,其中前交叉韧带髁间隆起偏向股骨外侧髁的内侧面;后交叉韧带居前交叉韧带的内侧,靠近股骨内侧髁的外面。横断面可较好地观察半月板的全貌,髁间隆起层面最佳,在横断面上,半月板仅占一个断面,但是前、后角与体部常不在同一层面上,因此当扫描平面与半月板体部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