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学修养课对大学语文的创新与改革
摘要:传统文学修养课程的定位是大学生的人格素质培养和人文精神熏陶。其教学目的不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虽然它也兼有这方面的内容,但仅属于辅助性的元素。传统文学修养也不是一般泛泛的人文素质教育课,而是从大学生人格成长这个具体、明确的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实施的人格教育课程。
关键词:传统文学修养;人格教育;古今对话
山东大学遵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指示的精神,依托本校“文史见长”的学科优势,于2002年对大学语文课实行较大幅度的改革,创立了“传统文学修养”这门新型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历经5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传统文学修养课正在走向成熟和完善,目前已成为我校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前不久得到了教育部有关领导的肯定,并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事实证明,在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对大学语文这门课程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我校在这方面的实验仅仅是开始,它属于大学语文改革进程中的一种模式。
一、课程的定位和教材的编排
大学语文课是一门兼语文知识与写作训练为一体的文化基础类课程。近年来,这门课出版了一批质量很高的教材,这些教材精心挑选的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但是,由于该课程的性质决定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才是教学的中心;因此人文精神的熏陶、人格素质的培养只能处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尽管有一些教材宣称,把情操之陶冶、修养之提高放在内容设计的首位,但实际上很难真正做到。从课文的体例上就能清楚地看出这一点。所有的大学语文课本都是以文体为单元编排的,每个单元当中,课文与课文之间在内容上并不具备内在的连贯性和统一性,单元和单元的关系也是如此。即是说,从作品内涵的角度来考察,教材的编排其实是无序的、散在的和随意的。这样,人文素质培养在实施过程中必然受到相当的限制。
正因为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在开设写作通选课的同时,特别开创了传统文学修养这门必修课程。该门课程的定位是大学生的人格素质培养和人文精神熏陶,其教学目的不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虽然它也兼有这方面的内容,但仅属于辅助性的元素,是为主要目的服务的。传统文学修养也不是一般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