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_前后两(5)

发布时间:2021-06-05   来源:未知    
字号:

资源科学

第33卷第7期

源消耗量进行线性拟合时,排除了这部分干扰数据,得出的拟合方程如下:

1980年到2009年中国实际能源累计消耗量为412亿t标准煤,以1980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为基准,估算出1980年-2009年的能源累计消耗量为948亿t标准煤,2009年的人均能源消耗为6.55t标准煤,实际2009年人均能耗比其低1.82倍,而从1980年之后中国总共节约的能源量为536亿t标准煤,为实际消耗量的1.3倍;从1990年到2009年中国实际能源累计消耗量为337亿t标准煤,以1990年的能源消耗强度为基准估算出这一时期的能源累积消耗量为574亿t标准煤,人均能耗为4.42t标准煤,比2009年实际人均能耗高90.2%,总共节约能源237亿t标准煤,为实际能源消耗的0.71倍。由此可以看出中国这几年内的节能效率较高,节能量较大,这进一步说明中国社会正在向集约型社会稳步发展。

PEn=0.0004×PGDP+0.4582,相关系数为0.9986

(6)

这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耗量随着人均GDP密切变化。由IPAT方程可以看出,Tec=0.0004,则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耗的抑制作用较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变强。

4.2能源消耗强度与能源弹性系数的比较分析

1978年-2009年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化趋势总体呈现指数下降的趋势,能源弹性系数虽然也处于波动的状态之中,但是总体上保持了一个平稳的状态波动,而且大多数弹性系数小于1。

图3为1978年-2009年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弹性系数,其总体变化趋势为:能源消耗强度从1978年的17.5t标准煤每万元下降到2009年的5.05t标准煤每万元,降低了71.1%,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而能源弹性系数却呈现波动状态,但总体维持在0~1之间,呈现缓慢增长趋势,由0.78增长到1.01,平均能源弹性系数为0.634。

由于中国近几年来对能源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虽然总体上能源消耗总量呈现增长的趋势,但是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量却在逐年下降,可以说这几年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政策,特别是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和风电、太阳能产业的快速发展[21],使得能源利用得到了很大的节约,尤其是服务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节能效率有着显著的提升[5]。

为了明确中国近几年来的能源节约量,本节特意分别以1980年和1990年的能源消耗强度为基准,计算了中国能源的节约量。计算结果如下:从

5前后两个30年的比较及对“十二

五”的预测

5.1前后两个30年之比较

前30年中国经济处于起步阶段,一切以工业发展为主,忽视了节能与环保,使得以牺牲能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GDP的增长与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弊端。后3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国外的种种先进经济思想被我们所接受,能源的节约利用、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以及环境保护等思想却逐渐受到重视,再加之各种污染事件的影响以及国际竞争的压力,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能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前后两个30年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和特征(表1)。具体分析如下:

(1)1953年-2009年中国人均GDP呈现快速的增长。前30年人均GDP从136元增至308元,平均值为211元,而后30年人均GDP从339元增至4596元,平均值为1683元,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

GDP呈现同步增长。其中前30年人均能耗从0.092t标准煤增至0.551t标准煤,平均值为0.304t标平均值1.09t标准煤,后30年人均能耗明显比前30

(2)1953年-2009年间,人均能源消耗与人均

准煤,后30年则从0.594t标准煤增至2.32t标准煤,年人均能耗高。但是人均GDP每增加1000元,前

图31978年-2009年间能源消耗强度与

能源弹性系数变化趋势

Fig.3Trendofenergyconsumptionintensityandenergy

elasticityfrom1978to2009

30年人均能耗增大2.6t标准煤,而后30年则只增长集约型转变。

0.4t标准煤,这意味着后30年我国产业结构正在向

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_前后两(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