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科学
第33卷第7期
而能耗强度则是以1.45%的平均速率下降。与“十一五”期间相比,虽然人均GDP仍在持续增长,并且平均增长速率大于“十一五”期间增长速率,但是人均能源消耗的增长速率则趋于缓慢。技术水平对能源消耗增长的抑制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TheWorldBank.WorldDevelopmentIndicators(WDI)[EB/OL].
/indicator/NY.GNP.ATLS.CD,2010-11-11.
[2]闫侣桦.战后日本的能源安全战略和对中国的启示[D].北京:对
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3]郑有飞,李海涛,吴荣军,等.技术进步对中国CO2减排的影响[J].
科学通报,2010,55(16):1555-1564.究,2010,27(7):36-44.
[4]魏巍贤,杨芳.技术进步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J].统计研[5]尚红云,蒋萍.中国能源消耗变动影响因素的结构分解[J].资源
科学,2009,31(2):214-223.
[6]王芳,王景东.江苏省区域创新中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的灰色
关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6):75-76.
[7]成金华,李世祥.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以及价格对能源效率的影
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4):35-42.
[8]董锋,谭清美,周德群,等.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基
于考虑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面板计量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6):53-58.
[9]王迪,聂锐.江苏省节能减排影响因素及其效应比较[J].资源科
学,2010,32(7):1252-1258.
[10]詹新宇,王贤彬.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分
析[J].统计与决策,2008,(16):79-81.
[11]国涓,凌煜,郭崇慧.中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反弹效应的估算
1839-1845.
6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新中国60年来的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以1977年为界将中国划分为前后两个发展阶段,分别分析了这两个阶段人均GDP与人均能源消耗的关系,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弹性系数的变化特征,分析了不同阶段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影响,并对“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作出了预测,最终得出如下结论:
(1)随着GDP的增长,能源消耗量呈现增长的趋势,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人均能源消耗量也在不断增长,中国也正处于这条工业化发展过程的必由之路上。前后两个30年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量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由于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在后30年中单位产值能耗得以持续下降。
(2)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前30年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能源消耗,能源消耗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而后30年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经济的增长对能源消耗依赖性下降,能源消耗的增长受到抑制。技术转变与技术进步是引起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
(3)中国的人口增长在短时期内是无法改变的,而要让中国放弃经济的增长也是不现实的,所以要在维持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改进技术水平尤为重要,这是由IPAT方程所反映出来的。中国60年工业发展过程的实例也切实地反映出提高技术水平是降低中国能源消耗量的关键。
(4)根据测算,分别以1980年和1990年为基准,至2009年中国共节约了337亿t标准煤和237亿t标准煤。对“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的预测表明:我国人均GDP将从4531.0元增至6297.4煤,技术水平将继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元,人均能源消耗则从2.27t标准煤增到2.98t标准
——基于技术进步视角的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2010,32(10):
[12]邹艳芳.中国能源生态足迹的技术进步影响实证分析[J].资源
科学,2010,32(7):1280-1288.
[13]陈邵锋,刘扬,邹秀萍,等.二氧化碳排放演变驱动力的理论与实
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28(1):43-48.研究,2005,21(2):74-78.
[14]王伯鲁.广义技术世界的结构与演进规律初探[J].自然辩证法[15]
王红玲,徐桂祥,胡中立.农业经济增长中广义技术进步的度量
方法研究[J].统计研究,1997,(6):47-51.(11):131-136.
[16]李全生.从“以钢为纲”到绿色GDP[J].社会科学论坛,2010,[17][18][19][20][21]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
编[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010.出版社,19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0[M].北曾璧钧,林木西.新中国经济史1949-1989[M].北京:经济日报
经济,2009,(2):66-69.
邓江,吴剑波.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与国内替代能源预期[J].生态聂锐,张涛,王迪.基于IPAT模型的江苏省能源消费与碳排放
情景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9):1557-1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