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传闻反应迟钝,不公开、不澄清,就会让民众感到不安,甚至
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引发社会骚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3.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条例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虽然在中央及各
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各省市地区也根据当地的情况制
定了相应的行政条例,但是,实际上,一方面我国还没有形成一部
统一完善的法律体系,相应配置的规章制度也不健全,使得政府在
治理突发群体性事件时,无法可依、行动也缺乏规范性。即使有许
多法律法规,但是各法律之间关系模糊不清,系统性差,可操作性
不强,使得部门之间难以协调,导致有法难依、有法不依等现象随
处可见。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法律的指导,一些应急管理者在处置
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经常分不清事件性质和发展态势,错误地把
所有涉及社会危机的事件和社会动乱联系在一起,随意动用警力
直接干预,采取强制高压措施的后果,最终造成警民对立,事态恶
化。
4.应急管理者应对群体性事件突发的治理能力不足
首先,体现在现场处置方面。各部门指挥混乱,协调性差,甚
至出现部门之间相互抵触,相互推诿的现象,不仅事件没有得到有
效解决,反而使局面更加复杂,矛盾更加激烈;其次,体现在善后管
理方面。一些基层政府没有树立系统分析观念,没有及时查清引
发事件的原因和问题所在,忽视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和矛盾,对于
已承诺的不能及时兑现,缺乏诚意,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对相关
人员失职行为的追究和处理不够彻底深入,结果不能服众,使已平
息的事件“死灰复燃”。此外,体现在政府应急管理系统中。缺乏
危机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专家,代之者大都仍然是常态管理中政府
部门的领导人。
三、完善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态势,要求我国党中央及各级党
委政府必须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
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活、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5]从而预防和建
设群体性事件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
会稳定。从总体来说,提高和完善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领导干部的公共危机意识,完善应急管理的预警机制
应对群体性事件,事
前预防是关键。而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
干部,除了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之外,还必须具有
公共危机意识和前瞻预警能力。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并非“无中生
有”,一般来说,群体性事件要经历“问题积聚、矛盾凸显、对峙僵持、
形成骚乱、事态平息”五个阶段,[6]群体性事件在它的孕育、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