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手册
3.5 参引
一切直接或间接引文以及论文所依据的文献均须通过随文圆括号参引(in-text parenthetical reference)标明其出处。中文论文参引使用中文标点的圆括号,前后不空格;英文论文参引使用英文标点的圆括号,左括号之前和右括号之后各空一格。
括号内参引的语言和内容须与正文之后所列参考文献的语言和内容一致。 文献的作者姓名如果是华人名字或朝鲜/韩国、越南人的名字,中文论文参引时引其全名;如果是其他国家人的名字,中文论文参引时仅引其姓,不引其名,除非参考文献中有同姓作者。
外文论文参引时,一律仅引作者的姓,除非参考文献中有同姓作者。 转述某作者或某文献的基本或主题观点或仅提及该作者或该文献,只需给出文献的出版年,例如:
(1) 陈前瑞(2003)认为,汉语的基本情状体分为四类,即状态、活动、结束、
成就。
(2) Li and Thompson (1976, 1981) suggest that such factors are semantic and
pragmatic considerations.
直接或间接引述某一具体观点,须给出文献的页码,格式是“出版年:页码”。中文论文参引使用中文标点的冒号,后面不空格;英文论文参引使用英文标点的冒号,后面空格,例如:
(3) 吕叔湘(2002:117)认为,成做动词时,有四个义项:1) 成功、完成;
2) 成为;3)可以、行;4) 能干。
(4) The notion of topic, along with the notion of comment, can be traced to
Hockett (1958: 201-203), who proposed a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topic and the comment in sentence description.
如作者的名字不是正文语句的一个成分,可将之连同出版年、页码一起置于圆括号内,名字与出版年之间空一格,例如:
(5) 这是社交语用迁移的影响,即“外语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时套用母语文化
中的语用规则及语用参数的判断”(何兆熊 2000:265)。
(6) In theoretical terms, “linguistic relativity presupposes linguistic universals”
(Clark & Clark 1978: 228)
圆括号内的参引如果不止一条,一般按照出版年排序。同一作者的两条参引之间用逗号隔开,不同作者的参引之间用分号隔开,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