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手册
王国富、贺哈定、朱叶等译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索绪尔,费尔迪南·德(1949/1985),《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沙·巴利、阿·薛施蔼、阿·里德林格编,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北京:商务印书馆。
赵元任(1968/1980),《中国话的文法》(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丁邦新译。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4.1.6 编著/论文集
Giacalone, Anna & Paul J. Hopper (eds.) (1998). The Limits of Grammaticalization.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1992),《现代汉语补语研究资料》。北
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4.1.7 学位论文
Tabor, Whitney (1994). Syntactic Innovation: A Connectionist Model. Ph.D
Dissertation.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祖生利(2000),元代白话碑文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
4.1.8 会议论文
Li, Charles N. (1997). Syntactic Changes and Language Contact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resented at Conference on the Morpho-syntactic History of Chinese. Los Angles.
崔希亮(2002),事件情态和汉语的表态系统。第十二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
论会论文,2002年4月,湖南长沙。
4.1.9 词典
Hornby, A.S. (2000).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6th edition) ed. Sally Wehmeie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2002), 《现代汉语词典》(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Dictionary)(汉英双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言学与辞书部双语词典编辑室翻译编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克里斯特尔,戴维(1997/2000),《现代语言学词典》(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沈家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4.2 附录
附录(Appendices)如不止一个,须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形式为“附录 1”或“Appendix 1”。
附录号与标题顶左页边起头。标题字体为宋体三号加粗或Times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