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考研的同学能有所帮助!
的学以及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第四,课程目标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陈述,但一般而言,课程目标应明确、清晰。
3.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是什么?
答: (一)课程政策上
大多数国家的课程政策都强调社会协同、经济振兴和个人发展的目标。
开发确保核心内容的同时,也为选修学科提供更多机会的课程框架。
确认了整体主义的课程取向,强调心智、情感、心理和精神向度的平衡;强调儿童中心、活动本位的教学方式的重要性;鼓励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和自我导向学习。
(二)课程开发、实施等决策制定由中央集权倾向于下移到地方和学校。
(三)课程结构上
从内容本位转向内容于能力本位的多样化结合。
调整课程结构,吸纳新兴学科。
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科的连续性增加。
(四)课程实施上
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正在被“相互适应取向”所代替。
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帮助教师理解课程和教学的变化。
课程要求弹性日益增大。
增强教师和学校从事“校本评定”的能力。
(五)课程评价上
“目标取向的评价”逐渐被“过程取向评价”和“主体取向评价”所超越。
评价的内容、方式、主体、功能多元化,主张评价即研究。
主张对课程体系本身进行评价,把本国课程推向国际,与其它国家合作或纳入国际组织开展评价。
对学生的发展评价是课程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
4.谈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特点。
答:目前,我们国家的课程改革呈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
(2)突破传统单一、平面的课程结构为多维、立体式的课程结构;
(3)课程的基本要素由教师、学生、教材间单一与单向的信息传递,转向注重三者之间多样化和多向互动与交流。
(4)课程评价由原来只重视知识和智育的单一评价模式走向弹性、多元评价模式。
(5)课程管理体制重心下移,学校课程开发在我国开始兴起。
5.课程开发有哪几种模式?
答:课程开发的模式主要有两种,即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
目标模式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实现和评价等环节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泰勒。主要步骤如下:
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坦豪斯提出,他认为目标模式一是课程开发过于强调“目标”而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二是误解了知识的本质和课程实践过程的本质。因此主张:
一具有开放的设计思路。教育活动是复杂的,课程编制不可能完全按照预定的目标来进行,必须保持高度的动态性、开放性,强调研究性、探究性。
二是强调教育是一个过程。
三是强调师生合作。
四是强调学生的经验与实际生活的体验。
五是注重形成性评价,而不是结果性评价。
二、概念
1.教学“教学”一词Teaching与“学习”一词Learn是同源派生出来的两个词,包括教授和学习两层含义。
对教学一词,有不同的理解。但其共同点是:第一、都强调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结合或统一。即教师教和学生学是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第二、都明确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第三,都指出了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功能。
我的理解是:第一,师生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互为主客体的相互关系;
第二,在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中师生之间还存在着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教的活动处于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