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外交评论 2009年第2期
者 对中国自己的政策话语缺乏透彻理解,甚或用西方的理论话语来生搬硬套地诠释关联的概念或检讨中国的政策话语。把美国的 公共外交 与中国的 公众外交 张冠李戴即为典型案例。 在当前中国大力推进公共外交、公众外交以实现外交转型,并为中国和平崛起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的背景下,对这些概念混淆不清,无论是一般的时事观察还是严肃的学术研究以及艰苦、审慎的外交实践,都是无法令人满意的。本文将尝试辨析、厘清与公共外交相关的几个概念,从而为观察、思考中国外交转型提供一个清晰的概念框架。
一
任何概念均有一个从无到有和内涵外延渐进演化的过程。因此,搞清楚各个概念的历史起源与变迁,既可以帮助我们明白各个概念的来龙去脉,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其内涵与外延。
1.公共外交
关于公共外交的起源,一般认为直接起源于国际宣传,但追根溯源,文化外交是公共外交的最早形式。文化外交可以追溯到早期欧洲传教士赴国外宣扬基督教信仰的传教活动。法国是西方最早重视和进行文化外交活动的国家。1883年,法国建立了法语联盟,以促进法国殖民地及世界其他地区的法语教学活动。 二战 中纳粹德国的肆意侵略与疯狂宣传让世界各国认识到了宣传的巨大威力。这时原来那种比较中性的文化外交就逐步让位于服务于政治军事目的的国际宣传了。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尤其是纳粹的宣传活动,使宣传一词在西方逐渐成为贬义词。一般认为,宣传是用虚假信息、手段影响公众舆论,欺骗人民,以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是不光彩的行为。故在美国政界和学界从一开始就有人避免直接使用宣传一词,而多以信息或文化事务来指称。1965年美国学者格里恩(Gullion)首次使用 公共外交 (pub licaffairs)一词以替代实际上的国际宣传活动。前美国新闻署署长赖因哈特于1979年4月2日在波士顿国际会议上的发言中说: 试图 控制 其他国家的公众舆论本身并不是一个新想法 早已被人们称之为 宣传 令人遗憾的是,该词由于为狡猾的戈培尔等人所用,而带上贬义的色彩。 宣传 一词其涵义无论如何 不适合用来界定大多数美国人所承认的外交。 可见,公共外交与传统的对外宣传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它们的载体是一样的,都是对外新闻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目的也是一样的,为了传播信息,影响、改变受众的观念。其区别在于,传统的对外宣传为了灌输某种意识形态,可以不顾事实说假话,而公共外交必须说真话。当然,实践中的公共外交是否完全达到、符合这个要求,那是另外一回
肖佳灵: 当代中国外交研究 中国化 :问题与思考 ,第5页。AllenC.Hansen,USIA:PublicDiplomacyintheComputerAge,NewYork:Praeger,1989,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