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相关概念辨析 61
说,中国以外国公众为目标的外交从人民外交、民间外交再到对外宣传,终于过渡到了更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公共外交。
4.公众外交
自2001年江泽民主席提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日益成为各政府部门的核心理念,为了贯彻这一理念,各政府部门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方法以实现执政为民的承诺。公众外交即中国外交部实践这一理念的成果。2004年3月19日,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沈国放正式对外宣布,外交部在新闻司设立一个新机构 公众外交处 ,从此公众外交进入人们视野。中国外交也开始走下 外事无小事 的神坛,日益接近普通大众并加强了对公众的外交服务工作。可见,公众外交在我国可以说是一个新事物。
二
要真正理解这些不同的外交形式,有必要弄清楚各个概念的基本涵义及其理论依据、时代认知、宗旨目标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深刻地把握各个概念的内涵,理解各个概念的真正理论与现实意义。(见表 1)
表 1 中西不同语境下不同外交形式内涵的比较外交形式理论依据时代认知主导目标
人民外交阶级斗争
民间外交(78年前)国际统一战线战争与革命世界革命
新中国以民促官
民间外交(78年后)全球相互依赖政治、经济等利益
公民社会
现代西方公共外交国家形象和平与发展
公民外交国家形象
新中国公众外交
说明:a.所谓语境是指不同话语形式产生的特定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及社会文化结构。b.关于时代问题,这里称之为 时代认知 以区别于表示客观存在的时代背景,表示的是决策者对时代问题的主观认知。
结合各个概念的基本涵义及表 1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人民外交作为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特色的外交形式,有着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部分的中国革命的历史渊源,生成于新中国党政体制应对国际政治斗争的外交过程,是推行世界革命的一种外交形式。具体而言,人民外交是新中国基于阶级分析、国际统一战线理论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认知下,由党政对外机构控制、主持但以人民团体或个人名义出现、以政治上可信用的外国人民和非政府组织为主要工作对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