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相关概念辨析 63
公民外交联盟 领导人之一谢里 李 米勒说: 公民外交这个概念的意思是,每位公民在每次与外国人握手时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塑造美国的外交关系。无论你是坐在外籍同学身旁的学生、在国外比赛的运动员、迎接外宾的官员、摇滚明星还是海外商务代表,你都是一名公民外交家。 可见,公民外交是指各国公民为了捍卫本国国家利益和自身权利,促进国家发展或争取世界和平而以非官方身份从事的对外交流活动。
按照原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沈国放的定义, 公众外交是外交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其最根本的目的在于通过外交部门与公众之间互动的加强,来引导公众、争取公众对本国外交政策的理解和支持 。
因此,尽管公共外交、公民外交与公众外交具体内涵有区别,但是在理论依据、时代认知和主导目标上,它们却是一致的,都是新形势下对国内、全球公民社会兴起的反应,代表了各国外交未来的发展方向。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外交一般是对外的,但公众外交是有中国特色的对内外交,其实质是外交部门的内政行为,是中国政府 以人为本 执政理念在外交部门的体现,其职责是负责对国内民众解释本国的外交政策。在美国这属于公共行政的范畴。从公众外交的诸多成果(公众开放日、解密外交档案、外交论坛的开办、外交官在线谈外交等)可以看出,公众外交的实质并不是外交,而是内政,是转变政府职能、执政为民的体现。事实上,关于这一点,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外交部长李肇星已经说得很清楚, 新时期的中国外交也贯彻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一宗旨 。 今后,我们将继续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在国际上为维护我国法人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多做实事 。这正是外交部设立 公众外交处 的直接依据。
三
简单地说,外交就是同外国打交道。进一步思考,这就涉及这样两个问题:其一,谁与外国打交道?即外交的主体是谁,是政府还是社会机构或个人?其二,与外国的哪些人或组织打交道?即外交的客体是谁,是政府还是社会机构或个人?因此,外交的主体和客体就构成了不同外交形式的外延。这五种外交形式的区分也表现在外延上。(见表 2)
/newscenter/2006 08/02/content_4906982.htm.
外交部将设立公众外交处 , 北京晚报 ,2004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