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待测组分的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称为标准曲线,又称工作曲线。
b、互补光:两种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可成为白光,这两种光称为互补光。 单色光:具有单一波长的光。
c、吸光度:A=lgI0/I,其物理意义是有色溶液吸收单入射光的程度。
透射比:透过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比值称为透射比,又称透光度,用T表示,T=I/I0。
2. 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某一吸光物质溶液,其最大吸收波长和肖光度随吸光物质浓度的增加其变化情况如何?
答:最大入射光波长λmax不随浓度c的变化而改变,吸光度A与c成正比。
3. 吸光物质的摩尔吸收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入射光波长,被测物质的浓度,络合物的解离度,掩蔽剂。
答:摩尔吸收系数与入射光波长有关,与被测物质的浓度、络合物的解离度、掩蔽剂无关。
4. 试说明吸光光度法中标准曲线不通过原点的原因。
答: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是由于参比溶液选择不当,吸收池位置不妥,吸收池透光面不清洁等原因所引起的。
5. 在吸光光度中,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显色反应的主要因素有:溶液酸度,显色剂用量,显色时间,显色温度,溶剂及共存离子等。
6. 酸度对显色反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酸度对显色反应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影响显色剂的平衡浓度的颜色;影响被测金属离子的存在状态;影响络合物的组成等。
7. 在吸光光度法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原则是什么?
答:选择入射光时,若无干扰时,选择最大入射波长,提高测定的灵敏度;若有干扰时,应选择吸收最大,而干扰最小的入射波长。
8. 分光光度计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各部件的作用如何?
答:具体见教材。
9. 测量吸光度时,应如何选择参比溶液?
答:具体见教材。
10.光度分析法误差的主要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它能够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11. 示差吸光光度法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它能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答:具体见教材。
12.示差法,双波长法,导数光谱法分别是解决普通分光光度法存在的什么问题?
13.如何建立利用有机显色剂测定金属离子的分析方法?
14.比色“干化学”测定血清式样中的葡萄糖和脲的化学原理是什么?
15.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食品中氯霉素的原理是什么?
第十一章
除了没有13题外,与旧版第八章完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