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内部控制、审计师行业专长、应计与真实盈余管(2)

发布时间:2021-06-07   来源:未知    
字号:

真实盈余管理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尤其是真实盈余管理,要鉴别出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需要审计师具有较强的专业胜任能力。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对于外部审计监督,主要从审计师的行业专长角度来予以分析。

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于:(1)尽管研究内部控制和应计盈余管理(如:Altamuro

et

a1.,2010;董望等,2011)以

及审计师监督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如Lawrence

et

a1.,

2011)的文献较多,但是目前尚无文献同时从公司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监督两种治理机制角度来同时研究它们对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尤其是对真实盈余管理治理的研究尤为缺乏。本文则首次从内部控制和审计师外部监督两个角度研究了它们对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两种治理机制发挥作用的具体方式,避免了仅从应计盈余管理角度研究带来的不足;(2)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得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变化(刘启亮等,2011),本文通过研究公司内部和外部两种治理机制对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有助于增进监管部门和实务界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公司具体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及其治理机制作用的理解。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说

(一)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

美国颁布SOX法案之后,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主要研究领域。Doyle

et

a1.(2007)分析了

2002至2005年705家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与不能转换成现金流的低质量应计利润相关。

Ashbaugh—Skaifeet

a1.(2008)发现相比其他公司,披露了

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具有较低的盈余质量,并且这些公司同时拥有较高的正向和负向异常应计。Chanet

a1.(2008)

以SOX法案为背景,发现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相比

其他公司具有较高的应计盈余管理。Altamuro

et

a1.(2010)

则发现对内部控制的监管可以提高盈利的持续性,增加未来现金流的可预测性,进而有助于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

国内学者结合中国特殊的制度因素对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也进行了研究,但是,得出了两种相反的结论:一种认为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降低盈余管理。张军等(2009)以2007年沪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审核使得应计盈余管理显著降低。张龙平等(2010)对2006至2008年沪市A股公司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的鉴证提高了会计盈余质量。方红星等(2011)以2009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公司的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董望等(2011)以2009年A股公司为样本,利用厦门大学内部控制课题组构建的内部控制指数,发现具有高质量内部控制的公司,其应计质量较高。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两者之间没有相关性。张国清(2008)以2007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并没有伴随着高质量的盈余,同时,内部控制的改善也没有使盈余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王美英(2010)对内部控制与应计盈余管理的分析也得出

82

万方数据

了类似结论。

盈余管理包括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主要是利用会计准则中的自由选择权,通过会计政策等调整会计数据,进而操纵会计信息。而内部控制的目的之一是确保公司遵循相关的制度规定,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因此,理论上,良好的内部控制对应计盈余管理会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量的实证文献也支持这一预期。而真实盈余管理(Roychowdhury,2006)是由于管理层试图误导一些股东,以使其相信公司通过正常的经营活动达到了既定的财务目标,而通过偏离正常经营情况的真实经营活动来操纵利润的行为。一方面,由于真实盈余管理是通过真实的经营活动来操纵利润的行为,尽管它会对企业业绩造成负面影响,但是只要不违规,内部控制就无法对真实的经营活动发挥抑制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公司通过改变信用政策等来促销或确定大额研发费用的投入等是一项重大决策,需要公司高层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这种高层权力的支持会使内部控制成为“摆设”,从而使内部控制可能也无法对此形成制约作用。因此,内部控制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可能并不明显。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显著地降低应计盈余管理。H2: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能无助于抑制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

(二)审计师行业专长与盈余管理

PricewaterhouseCoopers(2002)研究发现审计质量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在于审计师的行业专长,具有行业专长的事务所更能在人员培训和技术上进行专业投资从而能提高审计质量(Simunic,1987)。Krishnan(2003)利用事务所行业市场组合和行业投资组合两个指标,发现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能够减少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从而提高盈余质量。Balsam

et

a1.(2003)发现由全国性的具有行业专长的

审计师审计的公司具有较低的应计盈余管理,盈余质量较高。国内仅有的几篇文献却得出了与国外相反的结论。蔡春和鲜文铎(2007)以2001至2004年的非金融行业公司为样本,发现在中国的审计市场上,事务所的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负相关。刘桂良和牟谦(2008)以2004至2005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审计师的行业专长不仅没有提高审计质量,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质量。刘文军等(2010)以2002至2008年间因财务舞弊而被处罚的公司为样本,指出行业市场份额与审计质量正相关,而行业投资组合却与审计质量负相关,两种计量方式得出的结论不一致。

无论是应计盈余管理还是真实盈余管理都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其目的在于对利润进行跨期调整。根据保险假说,采用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师都会对这种跨期调整,尤其是激进的跨期调整带来的风险进行控制以减少自己的预期损失。比如相关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会对公司后期的业绩带来负面影响(Gunny,2005),这可能使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同时,我国公司有部分真实盈余管理是通过关联

内部控制、审计师行业专长、应计与真实盈余管(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