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曩薹霉囊誊¨;}}¨鼍豢。黪黧誊篡童蠢?≯。
_曩
薯
誊i…
I;;:=曩
~
誓
篓鬟j≥誊毒善
w、霉j誊誊i
誊嚣j鬟誊麓萋i
ii
i;
续表
变量
Constant
ABSDA
ABSDA
ABSDA
能的原因是:对真实经营活动操纵的盈余管理行为,例如通过放宽赊销政策来增加销售收入,只要符合内部控制的政策和流程,就不违反公司的内部控制,因此,内部控制可能对此无法产生明显的治理作用。但是,审计师通过分析性程序对比公司近几年的发展趋势以及当年的宏观经济环境,就可能发现经营活动的异常。因此,当整个公司基于同一个业绩目标运用真实盈余管理影响利润时,内部控制的治理作用显得相对薄弱,外部审计师反而能够较为有0.163…0.099”+0.151”4(<0.001)
(0.005)控制
3,051
(<0.001)控制
3,051
年度效果
Observations
控制
3,051
垒尘竺!!垦:竺:Q!!!:竺!!旦:!!!
说明:(1)”+表示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示在5%的水平下显著,‘表示在10%的水平下显著。(2)括号内是P值。(3)本表的回归按照公司代码进行了Cluster处理。下同。
同时,如第(3)列所示,在回归中同时纳入内部控制和审计师行业专长,结果没有变化。表明内部控制、审计师行业专长均对应计盈余管理具有治理作用。
(二)内部控制、审计师行业专长与真实盈余管理从表4中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系数为负,但是并不显著,P值为0.136,支持了假设2。这与方红星等(2011)年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表4
内部控制、审计师行业专长与
真实盈余管理
变量
一0.012
一0.012
姒
(0.136)(0.152)
脚
l;|胁
删∞
一
|彗
一
M
一
一一一一一
审计师行业专长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系数显著为负,说
一一一一一一一捌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捌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删一
明了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更能有效地抑制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从而支持本文的假设4。虽然内部控制与审计师监督均能抑制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但是在真实盈余管理方面,审计师的外部监督比内部控制更加有效。可
86
万方数据
效地抑制这一行为的发生。
同时,在回归中同时考虑内部控制和审计师行业专长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回归发现结果并没有变化,内部控制对真实盈余管理仍没有显著的治理作用,但是审计师行业专长能够有效地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三)内部控制和审计师行业专长的治理作用:替代关系还是互补关系
进一步,仿照杨德明和胡婷(2011)的做法,本文将内部控制分成两组:大于内部控制中位数组(即内部控制较好样本组)和小于内部控制中位数组(即内部控制较差样本组),来检验内部控制与审计师行业专长对盈余管理发挥治理作用的具体方式。
分组统计发现(限于篇幅,该表未报告),在内部控制较好样本组和内部控制较差样本组,操纵性应计数与真实盈余管理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内部控制较好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的绝对值明显小于内部控制较差的公司。这也说明了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对应计盈余管理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是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并不明显。审计师行业专长在两个组间差异明显。内部控制较差的公司所聘用的审计师的行业专长明显低于内部控制较好的公司,表明内部控制与审计师行业专长之问可能存在互补关系。
如表5所示,在内部控制较好的样本组中,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均显著负相关。而在内部控制较差的样本组中,审计师专长与应计盈余管理的系数为正不显著,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系数虽为负,但也不显著。分组回归的结果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助于审计师发挥其行业专长,即内部控制与审计师行业专长之间存在互补作用,公司的内部控制越好,越有助于审计师利用其行业专长发挥对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这与杨德明和胡婷(2011)的发现不一致。
表5内部控制分组后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