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产业基地偏小,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带动能力弱,农民增收渠道不广。五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中高级职称人才较少。据统计,全县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约320人,其中大部分是教师、医生,其他行业的极少。六是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机制还不完备。政府行政手段有待进一步完善,经济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当前,我县经济发展面临着极好的机遇。一是环境机遇。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泛珠三角”区域化合作启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作为承前启后、连接南北的中转站—茶陵,必将成为新一轮投资结构调整的受益者。二是政策机遇。县域经济是充满活力和蕴涵潜力的经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社会各界的关注。自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后,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要壮大县域经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三是自身优势。从我县情况看,县委、县政府有一个明确的经济发展思路,全体干部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思想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发展的意识更强了,建设的环境更优了,工作的信心更足了。另外,随着衡炎高速的兴建通车,洮水水库及其他小水电的建成投产,县城的扩容提质,工业园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必将带来全县经济的大发展,裂变效应很快就能显现。 在此背景下,展望未来,茶陵县域经济必将迎来一次质的飞跃。
一是经济实力将不断壮大。今后几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两位数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实现经济总量有大的跨越。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到2010年,二产业必将超过一、三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力军。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企业竞争力增强,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财政收入年均增长两位数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投资和消费日趋合理。
二是基础设施将大为改善。洮水水库工程项目已启动,预计2008年竣工之后,可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每年可发电1.42亿千瓦(相当于2个青年电站)。总投资45亿元的衡炎高速公路,总长114公里,其中茶陵境内49.78公里,预计2008年衡炎高速公路及县城互通、浣溪互通建成通车,将大大改善我县公路交通条件,并带动旅游、运输、餐饮等产业快速发展。同时,随着赣茶吉铁路列入“十一五”期间国家建设项目,又将把我县的铁路交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是“三化”进程将明显加快。随着一批支柱型工业企业、26个小水电站和一大批矿产冶炼企业的建成投产,我县将逐步迈入县域经济工业化的门槛。拓城兴旅战略的顺利实施,到2010年茶陵城区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万人,比现在翻一番。云阳国家森林公园、南宋古城开发有序进行,我县逐渐成为湘赣边界的旅游休闲胜地;中心镇村发展壮大,到“十一五”期末,全县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20%以上。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产业基地得到巩固,农产品贩运大户、中介组织和营销集团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商品率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