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任务:一个好的webquest,首先有相对明确的任务。这个任务不能太过于笼统,但又不能太细,可以提几个方向供学生参考,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问题,挖掘问题。
3.过程:过程的设计要对学生的活动起很好的指导作用,与一般的教案相比更增加了一些复杂性。如将完成任务的过程分解成“调查前”“调查中”“调查结束”循序渐进的几个步骤,在每个步骤理提出了短小清晰的建议,促使学生以此为基础,小组讨论确定完成时间,并提交计划方案。
4.资源:网络提供了相当大的信息,但因其信息量大,层面复杂,学生在学习中容易迷航,教师首先必须对网上资源进行了解,在“资源”栏目里为学生整合了一些对课题研究有帮助的站点和页面,同时在里面插入搜索引擎,提醒他们完全可以打破这个限制,自己运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料。甚至还可以采用其他如读书看报、调查访问、收看电视录像等方式来获得相关资料。
5.评价:研究性课程采用“重过程、轻结论”的评价方式,我设计了一份评估表来考察学生作品的不同方面(包括过程、结果、态度、情感等)。
6. 总结反思阶段
从学生展评各自作品开始,总结反思阶段就己经开始了。WebQuest的“结论”部分提供机会总结经验,鼓励对过程的反思,拓展和概括所学知识,鼓励学习者在其他领域拓展其经验。“结论”部分还可以给结合专题的内容提出许多相关问题,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促进他们对专业课中有关知识的学习。
三、开展活动
可以说webquest的设计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过程,组织实施是最重要的环节。到底效果如何就要看学生们参与其中、实际操练情况了。
1.提出子主题
如果教师的研究课题只是代表了一个研究方向,提出研究子课题的作用是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将要在一个什么样的主题范围内、什么样的框架下进行学习、研究。
2.制定研究计划
学生要给自己布置了一个完整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学生要自己去分析需要先完成什么,再完成什么,制定合理的计划。
为了让学生们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建议课题小组可以参考教师设计的webquest的“过程”板块,分别组织召开了一个课题活动方案讨论会,要求各小组写出课题研究活动计划,并按照活动计划合理有序地开展研究性学习。
3.分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