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江淮中部(安徽)稻麦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10)

时间:2025-04-26   来源:未知    
字号:

江淮中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奖。首次系统研究创建了安徽水稻生产三大技术体系:以杂交中籼稻为主体的安徽单季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以节水防旱防高温热害为主导的水稻避灾稳产技术体系;以拓展边缘温光利用、挖掘高产潜力为重点的“稀长大”栽培和“双季双抛”、“早直播晚抛栽”等双季稻轻简栽培技术模式。研究提出超高产小麦合理株型与群体结构指标、中强筋小麦氮肥后移及小麦生育后期保健防早衰调控技术。

2、已制定21项技术规程,作为省级地方标准颁布实施

2006—2008年,课题分别针对安徽稻麦生产区域特点和生产实际,分别制定了沿淮、江淮淮北单季稻和沿江江南双季稻系列栽培技术规程9项、淮北旱茬、江淮稻茬的强筋、中筋、弱筋小麦系列生产技术7项和稻麦农艺农机结合生产技术标准5项,并在大面积示范验证后,作为省级地方标准,颁布全省实施,指导6000多万亩的稻麦生产,使全省的稻麦生产技术从此由经验型向标准化方向转化。

3、已获得专利1项,申请专利1项,鉴定新产品1项

课题开展农机与农艺双适应的研究,并重点加强了小麦播种施肥机械和水稻机插秧的研究,已取得专利一项:肥料正下位深施复合型开沟器,专利号ZL200620119863.1;申请专利一项:小麦宽行肥料深施可调镇压力播种机,申请号:200620131042.X;双轴灭茬旋耕施肥播种机获得省级产品鉴定,鉴定号:皖农机鉴字[2007]7号,并完成3BSL-180型双轴旋耕施肥播种机三轮样机的研制,进入生产试验。

(三)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对推动本省粮食增产的作用

2006~2008年,课题共在水稻、小麦两大主体粮食作物主产区的23个县共分别建设28.0166万亩核心试验区,429.01万亩示范区和2890万亩辐射区。“三区”合计实施面积3347.31万亩,稻麦平均亩产521.28千克,比三年前平均亩增产14.54%,较前三年总增产粮食307.24万吨,增产增效47.65亿元。

江淮中部(安徽)稻麦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1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