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江淮中部(安徽)稻麦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4)

时间:2025-04-26   来源:未知    
字号:

江淮中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效益,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格局。龙亢农场雁湖面粉公司已发展成为年加工小麦能力20多万吨,年产挂面2万吨的全国大型面粉加工企业之一、安徽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由于雁湖面粉公司的产业拉动,公司辐射的40万亩基地的农民,每年在良种拉动和优质优价环节可增收2600多万元。

(四)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为安徽省夏粮增产作出重要贡献

2007—2008年,课题在小麦生产区的7个县(区、场)共建设7万亩核心试验区,70.5万亩示范区和400.3万亩辐射区,小麦单产和总产分别达到556.0千克、500.5千克、467.1千克,总增产小麦16.64万吨。粮丰工程项目区均成为当地和全省小麦高产攻关的核心示范区、技术成果的展示田,并辐射影响到大面积生产。在粮丰工程的带动下,全省出现了一批亩产超过600公斤的高产典型,全省单产水平超过400千克的市已达到5个,超过400千克的县达到15个,较去年有了大幅度增加。粮丰工程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据农业部门统计,安徽省3300万亩小麦平均单产达到335千克,比上年增加了15千克;优质专用小麦面积2350万亩,优质率达到71.2%,比上年提高9.9个百分点;小麦总产比上年增加57.5万吨,增长5.5%。全省小麦单产、总产、优质率在上年历史最好水平的基础上再创新高。全省小麦亩均增收38元,带动全省农民增收25元。粮丰工程实施面积占全省小麦面积的14.5%,但增产量却占全省小麦增产的32.4%。

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取得重大科技成果

自 “十一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以来,课题针对安徽不同稻麦生产区的特点,及生产中存在的关键制约性技术因素,开展了两大类稻麦生产区八项专题关键技术的集成研究,取得丰富的科技成果,并得到大面积转化应用。2006、2007两年鉴定11项科技成果(其中市级成果2项),获得

江淮中部(安徽)稻麦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