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
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格教育的“另类”探析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作为人文科学的历史学科也就自然而然地将人格教育的任务放到了其核心的位置。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历史教学要教育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这为历史教学加强学生的人格教育提供了政策依据。但受应试教育理念的主导,在教学中重教书轻育人,重分数轻品质,有意无意地把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在教学活动中贯穿道德、人格养成割裂开来,学生思想行为上出现的冷漠自私、自卑自满、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等问题培育不够。
笔者认为,高中生的情感丰富而复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在成型的关键时刻,可塑性极强,历史教学应加大人格教育的比重,及时引导学生。根据教育的内化性原则将学生外界接受的信念、态度、价值观等转化为“自己的品格”并由此产生行为以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借助心理历史学研究方法之一个案分析法,引导学生体验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拉近与历史人物的距离,从而将他们优秀的品质、人格特征内化到自己的人格当中去。例如,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