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基于案例分析法的高校非正式组织管理研究(4)

发布时间:2021-06-08   来源:未知    
字号:

高校非正式组织管理研究

1. 研究背景

高等学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目前大学生个性化特征也越来越显著,大学生非

正式组织呈现出多样化、新型化的特征,毋庸置疑,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这些特征,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政治思想、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发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表明大学生社会化已经并正在加速进入一个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高度关联的过程。因此,依托组织载体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就必然要关注和重视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形成过程、时代特征以及它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过程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采用适当的方法予以利用。 高校的非正式组织是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章程,自愿组织的

相对独立开展活动的学生群众性组织。它是在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这些组织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才能的舞台。与高校中的一些正式组织相比,非正式组织能够让每个身入其中的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参与组织各种活动,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并提供彼此间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场所。因此,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无论对于高校的教育管理实践,还是对于大学生思想、性格的养成,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正是认识到学生非正式在高校管理和学生培养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这种组织形式的独特性,近年来教育学界和管理学界对非正式组织,例如社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的对称。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

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 人们在正式组织所安排的共同工作和在相互接触中,必然会以感情、性格、爱好相投为基础形成若干人群,这些群体不受正式组织的行政部门和管理层次等的限制,也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构,但在其内部也会形成一些特定的关系结构,自然涌现出自己的“头头”,形成一些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2.研究综述

2.1国外关于非正式组织的相关研究

非正式组织在国外的管理学、社会学、行为学中早有研究,是现代管理心理学的先驱梅

奥(George Elton Meyao)教授在1932年提出的。他组织进行的著名的霍桑试验,揭开了作为组织中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霍桑试验表明:企业中除了存在着古典管理理论所研究的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明确规定各成员相互关系和职责范围的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基于案例分析法的高校非正式组织管理研究(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