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2001-2014年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题详(3)

发布时间:2021-06-08   来源:未知    
字号:

缺02详解

12.密度为ρ=0.6×10千克/米的木块漂浮在水(ρ1=1×10千克/米)面上时,露出的体积

是V1,漂浮在密度为ρ2=0.8×10千克/米的煤油中,露出的体积为V2,那么V1和V2的关系是( )

(A)V1>V2。 (B)V1=V2。 (C)V1<V2。 (D)3V1=4V2。 【A】 设木块体积V,两种情况下, 重力与浮力与平衡,则有: ρVg=ρ1(V-V1)g=ρ2(V-V2)g

0.6V=V-V1=0.8(V-V2) ,解得:V1=0.4V V2=0.25V V1>V2

13.一块冰漂浮在一杯浓盐水中,已知ρ冰=0.9×10千克/米,ρ

冰块完全熔化后,液面将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无法确定。 【B】冰块熔化前,在盐水中处于漂浮状态.则有F浮=G,即

3

3

浓盐水

3

3

3

3

3

3

=1.1×10千克/米,如果

( )

33

盐gV排 冰gV冰V排 冰V冰/ 盐

冰块熔化后,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冰熔化成水的体积,即

V水 m水/ 水 V排

比较冰块熔化前与冰块熔化后排开液体的体积可得

5

m水 m冰; 水 盐,所以V排 V排

冰块在浓盐水中熔化后。液面上升. 命题目的:本题是一道难度较大的题目.主要考查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关键: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正确判断冰块熔化前与熔化后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

错解剖析:本题难度较大,主要是解题思路不易想到.因此,本题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大部分都是解题思路不对或选择的判断方法不对.错选A原因有两个:一是认为冰块熔化前后,在浓盐水中都处于漂浮状态,所以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二是受到冰块在水中熔化后,液面高度不变的影响.错认为.冰块在浓盐水中熔化后,液面也不会发生变化.错选C.这主要是受到冰块熔化成水后,体积减小的影响.错误地认为,冰块熔化前冰块的体积大于熔化成水后水的体积.所以,得出错误结论.而不知道。冰块熔化前冰块的体积并不是冰块排开液体的体积.

14.在图5所示的装置中,已知重物G1=500牛,重物G2=1200牛,在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均不考

虑的情况下,使重物G1保持平衡的拉力F应等于 【A】拉G1的绳子上的力即为拉力

15.如图6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为了提升重物A,用一个跟杠杆始终保持垂直的力F,使杠

杆由竖直位置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

( )

(A)杠杆始终是省力的。 (B)杠杆始终是费力的。 (C)杠杆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 (D)杠杆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

( )

(A)500牛。 (B)600牛。 (C)1200牛。 (D)250牛。

【C】 F的变化由小到大,因为阻力为重力G,阻力臂越来越大(从0到杠杆长的1/2),

缺02详解

阻力×阻力臂越来越大。F的力臂不变(始终为杠杆长),所以F由小到大

16.如图7所示,一根均匀木尺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一端伸到桌面的外面,伸到桌面外面的

那部分的长度是木尺的1/4,在木尺末端的B点加一个作用力F,当力F=3牛时,木尺的另一端A开始向上翘起,那么木尺受到的重力为 (A)3牛。 (B)9牛。 (C)1牛。 (D)2牛。

图7

( )

【A】根据杠杆平衡原理

F1L1=F2L2 F1=3N,L1=1/4L 阻力就是木尺的重力G

阻力臂就是重心,在1/2L处,离支点的位置是L2=1/2L-1/4L=1/4L 力臂相等,其实是一个等臂杠杆 G=F=3N

17.现有甲、乙、丙、丁四个通草球,已知甲、丁相互吸引,乙、丙相互排斥,则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如果甲、丙相互吸引,则乙、丁一定相互排斥。 (B)如果甲、丙相互排斥,则乙、丁一定相互吸引。 (C)如果甲、乙相互吸引,则丙、丁一定相互吸引。 (D)如果甲、乙相互排斥,则丙、丁一定相互排斥。 【B】乙、丙相互排斥,故带同种电荷;

如果甲、丙相互排斥,则乙、丁一定带异号电荷而相互吸引

如果甲、丙相互吸引,则乙、丁可能相互吸引 (丁原来可以不带电而感应上电荷)

18.在图8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K,电路正常

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其中一个电压表示数变小,则 (A)灯L可能变暗。 (B)灯L亮度可能不变。 (C)电阻R可能断路。 (D)电阻R可能短路。

【D】不计电源内阻,则V1测量的为电源电压;若R断路,则V2变大; 若R短路,则V2=0, I增大,灯泡亮

19.某房间墙上挂着0.5米高的平面镜(镜面足够宽),对面墙上挂着1.5米高的中国地图,两

墙面之间的距离为3米,欲从镜子里看到全部地图,人需要站在距离挂地图的墙至少( ) (A)1米。 (B)1.5米。 (C)2米。 (D)2.5米。 【B】要点: 镜面发射,用对称性做,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

解:根据反射定律可以设人需要站在距离挂地图的墙至少x米,由△OC′D′∽△OAB

可得

解得x=1.5米,如下图所示.

图8

( )

缺02详解

20.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离开平面镜越远时像就越小。

(B)只有在平面镜正前方的物体才能在乎面镜中成像。 (C)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不能在平面镜内形成完整的像。

(D)某人通过平面镜能观察到自己的像,当他靠近平面镜时,反而有可能看不到自己的像。 【D】 用镜子照照自己就明白啦:)

A、平面镜成像的关键是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射到平面镜上(即有入射光射到平面镜上),与物体的大小、镜后有无物体无关,故本选项错误;

B、任何物体在平面镜内都有一个虚像,看到与否取决于像是否在视野范围(玻璃)内.故本选项错误;

C、比平面镜大的物体,可以在平面镜内形成完整的像,故本选项错误;

D、某人通过平面镜能观察到自己的像,当他靠近平面镜时,反而有可能看不到自己的像,完全有可能.因为是镜面反射,当你和镜子不平行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故选D.

21.某人决定自己给自己照一张手拿相机拍照的像,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对着穿衣镜照相。

当他距镜面2米时正准备按下快门,突然为调焦犯起愁来,你应该告诉他把相机的距离标志调到

(A)2米。 (B)略大于2米。 (C)4米。 (D)略小于4米。 【D】略小于4米,拍的是人的像,考虑相机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人到镜面的距离是2m,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2m,而照相机是在手中的,照相机到镜面的距离略小于2m,故把相机的距离标志调到略小于4米的位置. 故选D.

22.如图9所示,把一反射面向上的凹镜置于容器内,有一束平行光线经凹镜反射后会聚在A

点,如果向容器内加一些水,将凹镜恰好浸没在水中,则该光束的会聚点A的位置将( ) (A)向下移动一些。 (B)保持不变。 (C)向上移动一些。

(D)与水的深度有关,无法判断。 【A】考虑光的折射

(1)容器内加水后,由于两条光线是垂直与水面入射的,因此传播方向不改变; (2)经凹镜反射后,在水中时仍然按原方向传播,但出水面以后,由于光的折射,折射光线将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所示,因此光线的会聚点在A点以下. 故选A.

23.从放大镜里能看清课本中的字样,如果保持课本与眼睛的距离不变,要使看到的字样范围

大一些,则应该将

( )

(A)放大镜略向眼睛处靠近一些。 (B)放大镜略向课本处靠近一些。

( )

( )

图9

2001-2014年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题详(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