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专科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学概论期末总练兵(20091...
开放专科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学概论》期末总练兵(2009.11)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共同体
2.家庭:是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之上的、成员之间亲密合作、共同生活的群体。
3.邻里:是在地缘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经久相处、友好往来而逐步形成的守望相助、共同生活的小型群体。
4.社会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
5.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的形式。
6.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7.城市化: 城市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把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城市化。
8.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
9.社会分层:在社会分化过程中,由于社会是一个组织系统,因之在系统的结构上就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连结和关系的若干层次,这就叫做社会分层。
10.社会阶级: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阶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阶级划分根源于社会的经济结构,根源于远古社会人类生产中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建立。
1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12.社会学:从变动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13.社会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14.本能:先天遗传的固定性的行为倾向和行为模式。
15.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16.合作:是不同个人或团体为了达到统一目的而互相配合的相互合作方式。
17.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一个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型,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18.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
19.民族性:长期生活在一定民族环境中的人,他们的个性中体现这本民族大多数人共有的特点,这就是所谓民族性。
20.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的,以及与此关系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21.社会控制:就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
22.社会秩序:是指社会有机体的各组成部分在结构上相对稳定和有序,在运行中相互协调与平衡的状态。
23.社会舆论:是社会上众人关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议论和意见,它包含了对于此一事件或现象的是非曲直之评价。
24.群体意识:是基于个人对群体的认同和归属而形成的责任感,它是个人为了维护群体荣誉、保护群体利益、实现群体目标自己应该做怎样的考虑。
25.就业: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某种劳动或工作,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以维持生活的活动。
26.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制度。
27.社区组织:是社会工作者协助社区居民、团体或机构人是社区需要,组成社区行动体系,进行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以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
28.乡村建设运动:是由一批知识分子倡导并参与的依附性和建设中国农村、解决中国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
29.社会变迁:是指在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变动的过程。
30.生活方式: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和特征。
31.社会流动: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一般是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