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技巧 心得
则不要勉强进入降段,因为操作不当,暴力操作时候极易引起穿孔,要迅速完成检查,也不要过分充气,以免引起穿孔,可于治疗后复查时再观察降部。下列是球部的图片,箭头所指为十二指肠上角。
(二)观察方法
1、十二指肠降段:十二指肠粘膜为环形皱襞,呈典型的小肠管腔结构,但是比空肠的皱襞要宽大一些(毕罗II式手术的输出段和输入段就是典型的空肠结构),注意充分利用调整弯角钮及注气等方法,避免镜面贴壁使视野不清。在常规情况下,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终点为十二指肠降段,若疑有十二指肠乳头病变,前视镜亦可观察乳头的侧面像,但若观察不满意,可更换用十二指肠镜检查。胃镜由十二指肠降段退出的时候,要尽量边调节旋钮同时适度的旋转镜身,逐个皱襞进行仔细观察,尽量避免一下子从降段里面脱出来。
2、降段四壁的命名:以乳头为定位标准,十二指肠乳头及纵行皱襞所在的一侧为内测壁,其对侧外侧壁,二者之间为前壁和后壁,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内测壁,前壁,外侧壁,后壁。水平定位也是以十二指肠乳头为标准,平乳头、乳头下(上)××cm水平。下面的十二指肠降段的图片的纵行皱壁均在右侧。但是随着镜身的旋转,其各壁在视野中的位置也可以随之改变。
3、十二指肠球部:内镜通过幽门即可观察球部(参见进镜部分),退镜时当内镜退至幽门缘,稍稍注气后球部前壁即在视野中,视野的上方是小弯(球内若有液体存留则会存留于小弯侧),视野的下方是大弯可在幽门口进行观察,显示不清的时候可以轻微调节旋钮(down/up),一般向上调整大钮(up)可以观察小弯侧,向下调大旋钮(down)可以观察大弯侧;后壁位于视野的右方,显示不清的时候稍后退并且右旋可观察后壁。提示:防止镜身自动“滑出”球腔的方法为:1、右手持镜身固定,保持右手与口垫之间的距离不变。2、镜身垂直患者身体纵轴以使镜身无法滑出。 如下图蓝色箭头所指为前壁,黑色箭头所指为后壁,二者之间分别为前壁及后壁。
4、球部四壁的命名:类似胃部,即前壁(视野左侧)、后壁(视野右侧)、小弯(视野上方)及大弯(视野下方)。
5、胃窦的观察:以幽门为中心,调节弯角钮分别观察胃窦四壁(视野的上、下、左、右分别为胃窦的小弯、大弯、前壁及后壁),即前壁(视野左侧)、后壁(视野右侧)、小弯(视野上方)及大弯(视野下方);若小弯无法全部窥视(如下图3),可将胃镜沿大弯侧作反转观察。方法:弯角钮向上(Up),推进胃镜(进镜与up同时进行),即可清楚的观察胃窦小弯侧(如下图4)。观察胃窦及幽门时不仅要观察各壁是否正常,还要观察幽门启闭运动及是否有十二指肠液反流等功能性改变。幽门方位变化少,较容易观察,但小弯近胃角处有时要反转观察,前后壁的观察可以调整小钮向左或向右观察,也可以靠旋转镜身来实现。
6、胃角的观察:胃角是由小弯折叠而成,前视镜观察较困难。在胃窦部可用低位反转法(进镜至胃窦体交界正对幽门尽量使弯角钮向上,推进胃镜即可,进镜与up同时进行),可见两个腔,上方为胃体腔(可见镜身),下方为胃窦腔(可见幽门),交界的切迹即为胃角切迹(如前两图所示),视野的左侧为前壁,右侧为后壁,胃角处为小弯,胃角对侧为大弯,前后壁间距成人为5cm左右;当胃镜退至胃体中下部时,可对胃角作正面观察,可见一拱形切迹即为胃角(后两图兰色箭头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