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与中国玉文化
中逐渐用与玉有关的词来表示对他人的尊敬,反映在汉语词汇上便是大量与玉有关的敬称词语的形成。如对天地神敬称为“玉帝”、“玉皇大帝”;皇帝说的话为“金口玉言”、“金科玉律”;道教的最高境界称之为“玉清官”;旧时对他人之女敬称为“玉女”;称人身体的敬称“玉体”(犹言“贵体”);称人容貌的敬辞有“玉面”、“玉貌”等;女性书信的敬称为“玉音”、“玉札”、“玉笺”;称人行止的敬辞,“玉趾”、“玉步”;此外,玉还可体现古代社会的男尊女卑,男孩称为“璋”,女孩称为“瓦”,《诗经·小雅·斯干》中就有“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录之瓦”的记载。“璋”为“玉”旁,与玉有关,代表着尊贵,因此在男权社会的古代,对男孩自然要敬称为“璋”,意为男孩前途远大,可以走仕宦之途;瓦乃俗物,代表着低贱,历来被歧视为命贱的女子自然被称为“瓦”,意为女孩资质不行,只能做贤妻良母。玉文化与汉语词汇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文化与语言之间存在的密切的关系,它也是本文立论的重要指导性观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文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丰富深刻的文化意蕴赋予了汉语词汇丰富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玉文化的内容太过博大精深,与汉语词汇的关系也远非短短一文能说清道明的。
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玉于古代中国所产生出来的精神文化在世界文明中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特例,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