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章
年共同开设课程,通过“拼盘式教学”(“2+1”,在大陆2年,台湾1年)与台湾院校展开合作。
(三)以“分段对接”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
国际上通行的高校合作办学模式有三类:融合式、嫁接式、松散式[6]74。两岸高校的合作办学模式则以分段对接培养为主,基本可以归为不成熟的嫁接式。根据闽台两地高校签订的联合培养人才协议,赴台学生将采取学分制的管理办法,学生毕业后由福建高校颁发学历学位证书,台湾高校出具课程学习成绩证明或结业证书。福建省首批闽台高职教育合作项目的试点校,生源培养模式主要为“2+1”或“2.5+0.5”。根据考生自愿的原则,两年(或两年半)在大陆学校学习,最后一年(或半年)在台湾高校学习。厦门理工学院与台湾铭传大学、南开科技大学高校合作办学也采取了“分段对接”,本科学生实施“3+1”方式,专科学生为“2+1”方式。[7]“校校企”合作同样采取分段对接式的人才培养。厦门华天涉外技术学院、台湾东泰高职与世昌集团公司采取订单式联合培养:华天学院主要负责学生的校本教育,东泰负责学生在企业的实训教学,企业则负责职业操守培训及顶岗实训师傅带徒弟的实训指导。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每半年在企业完成顶岗实训课程后,返校学习半年理论知识,半年轮调一次。
(四)以“交换生”为重要合作项目
目前,“交换生”项目在两岸高校间正如火如荼的展开。推荐优秀学生到合作院校进行短期的交换学习已成为了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一大特色。仅xx年度,大陆派到台湾的交换生就有900多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