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散,吸收了半刚性基层的收缩应力或应变,从而达到减少面层开裂目的。国内外用的较多的应力中间层有橡胶粉沥青、级配碎石、土工织物等。有资料表明,采用橡胶沥青、改性沥青应力吸收中间层防止反射裂缝,具有一定效果。土工织物中间层的研究,国内始于1985年,目前仍在积累资料和经验。国外有多位研究者报道了以层铺土工织物作为增强料的水泥基产品,但在道路工程上,则多用于具有大量裂缝的旧路面上加铺新沥青罩面时,其防裂效果有好有坏,土工织物中间层对于垂直差动位移和水平位移较大的情况,效果并不理想。在美国、澳大利亚及南菲沥青路面结构中采用级配碎石缓冲层,即所谓的倒装结构较多,厚度为10~15cm,具有一定效果。俄罗斯在10~14cm厚的沥青混凝土下设置乳化沥青处理集料防裂中间层或集料中间层;英国采用高抗拉强度的聚合物网作为半刚性基层与沥青层的中间层以延缓缝向上传播。采用软弱夹层将能有效地降低裂缝顶端的应力集中,延缓反射裂缝的扩展。Monismith等人用热弹性力学,对交通荷载与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开裂基层与加铺层中的应力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就橡胶沥青夹层对于裂缝尖顶端附近应力集中的消散作用进行了分析。为了寻求合适的夹层材料以阻止或延缓反射裂缝的扩展,Coetzee等人也作过类似的研究,研究表明,夹层材料的刚度越大,止裂作用越明显,如果层间的粘结强度不高,有可能使得基层上的裂缝沿界面扩展,但如果层问粘结强度足够高,不会导致脱胶现象发生,则裂缝将会沿垂直方向扩展。由于玻璃纤维格栅具有高抗拉强度和低 延伸率,并且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与沥青混合了能很好的相容,在半刚性基层与沥青面层之间设置玻璃纤维格栅对于减少路面裂缝也有很好的成效,它可以设置在半刚性基层与下封层之间,也可以设置在下封层与沥青面层之间。
4.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发展展望
4.1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构组合优化设计
针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破坏特点,结合我国现阶段道路重载交通的状况,提出路面结构优化设计思路。优化设计的途径及主要解决的问题为:(1)设计过程考虑实际交通量及车辆超载,使路面结构承载力满足大交通量和重载交通的要求;(2)参考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理念,按功能合理设置路面结构,解决路面的反射裂缝和车辙问题;(3)解决路面防水及结构内部的排水问题,尽量减少水进入路面结构内,同时也使进入路面结构内的水能迅速排走,避免水侵蚀半刚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