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力的使用要求,就会大大影响半刚性基层与沥青面层的层间粘结状态,就无法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可见,选择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是一个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技术方案,我国选择半刚性路面结构作为高等级公路的主要结构形式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可行性。通过十多年来我国高等级半刚性沥青路面的使用经验证明,从承载能力角度看,这种路面结构是适合我国交通环境的。
3.主要防治措施
3.1结合实际加快理论创新步伐
(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结构设计以弹性层状理论为基础,在设计结构厚度和验算沥青层底拉应力时,假设路面各层面之间的界面处于完全连续状态。而实际上层面间往往处于连续和滑动之间的一种边界条件下,使设计和验算力学结果失去意义。
(2)按照《规范>中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和完全连续状态的假设进行计算,沥青面层底部始终处于受压状态,其弯拉应力验算失去了意义,弯沉成为路面设计唯一指标,这不能正确的反映路面的使用状况。
(3)随着交通量的增长及路基路面各结构层剩余沉降量的变形积累,一般通车2—3年后,面层平整度值就会开始明显增大,此时,重车及超载车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击荷载对路面寿命影响不可忽视,按照规范的规定计算荷载应力、反算路面寿命已没有实际意义。
(4)随着土工织物类材料的广泛应用,为了防止半刚性基层产生反射裂缝,许多新建工程和大修工程常采用土工格栅等材料进行处理,这与规范中的层间界面接触条件不完全一致。
(5)Superpave等新的路面结构形式已在国内部分高速公路上得到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但现行规范中却没有相应内容。对于上面提到的问题,都应该结合实际,优化设计,不断完善设计理论,探索出符合实际的新的设计理论,从根本上解决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问题。
3.2改进沥青路面设计方案分类指导
从工程实践来看,采用柔性基层结构路面虽然初期投资大,但可从根本上解决路面早期损坏,避免了半刚性基层路面使用寿命有限、出现病害需要挖除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