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过去,现在和未来(16)

时间:2025-04-22   来源:未知    
字号:

面的早期损坏,因此,应该在今后的设计和施工中充分重视层间的联系。

4.2.3未来重载超载交通路面推荐结构

重载交通加铺的沥青层厚度一般为2~3 层,在设计时根据具体路况和交通量等情况具体确定。重载超载交通路面推荐结构相对于一般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主要是增厚了沥青层的厚度,在天津比较典型的应用当属20世纪90年代初建成的京津塘高速公路,经过10多年的运营,至今道路状态良好。2008年建设的京津高速公路充分利用京津塘高速公路资源,认真吸收京津塘高速公路的成功经验,沥青层结构表面层采用4cm的SMA 结构;中面层采用6cm的AC-20或SUP20 结构;底面层采用AC-25,其厚度加厚到12cm;下封层的沥青采用改性乳化沥青或70号热沥青,基层采用两层18厘米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其他如江苏省的沿江高速公路采用20cm厚沥青层,广深珠高速公路32cm厚沥青层,还有宁连高速公路、通起高速公路、坤宁高速公路试验段的建设。

5.结语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承载能力,抗车辙能力强,但存在较多的反射裂缝等早期病害。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未来重点在于解决其早期病害的问题,并且优化其结构形式。在重载交通条件下其设计思想是采用强度较高的半刚性基层来提高承载能力和抗疲劳性能。

参考文献

【1】蒋亮,赵文强.永久性路面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适用性研究.交通标准化,2007(5).

【2】路建印.新型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研究.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7).

【3】马立军,安平冶.关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防治.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33).

【4】王明远.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特性分析.河南科学,2009,27(6).

【5】王耀阁.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厚度现状分析.山西建筑,2007,33(34).

【6】吴铁军.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防治对策.交通世界,2011(6).

【7】国莉,苑红凯,史超.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与长寿命沥青路面比较分析. 交通标准化,2005(10).

【8】劳剑铭,高辉,杜善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优化设计.西部交通科技,2009(2).

【9】王方杰,闫大江.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应用探讨.公路交通技术,2008(3).

【10】邓有左.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开裂原因及防治措施.公路,2001(6).

【11】赖正聪,王时越,白羽,杨晓东.苏何先半刚性基层疲劳损伤模型及寿命预估.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8).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过去,现在和未来(1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