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6年第2期
中、小型房屋。这种房屋布局方式,为进一步探讨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聚落形态及由此反映的社会组织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材料。
第五,新石器时代墓葬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无圹墓,如昂昂溪文化墓葬表现为人骨直接放在地上,进行掩埋;二是土坑竖穴墓,如石棚山和新开流墓葬,这种墓葬又可分为长方形一次葬和圆形二次葬;三是积石墓,如旅顺老铁山墓葬是在大积石冢内用石块分筑数量不等的墓穴;四是石棺墓,如建平牛河梁和阜新胡头沟墓葬,是在积石堆内用石块砌成若干个长方形石棺。墓葬分布比较集中,并形成公共墓地。如新开流遗址的32座墓葬有成组分布的现象。石棚山遗址的77座墓葬分为三区,区内分排进行埋葬。旅顺老铁山的积石墓沿山脊走向进行安葬。牛河梁遗址的积石冢群也是独立存在的。墓主葬式主要是仰身直肢和侧身屈肢两种。随葬品一般较少,多属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即石器、骨器和陶器,很少随葬装饰品。比较特殊的是红山文化的墓葬,随葬各种玉器,有人称其为&玉器墓 。从石棚山墓葬随葬品来看,男性多随葬生产工具如石铲、石刀、石镞等,女性多随葬纺轮、骨针、骨锥等。不同墓葬随葬品多寡有别,有的多达20余件,少的仅几件,这说明男女有了初步的分工,氏族组织内部出现了初级的贫富分化。
第六,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原始艺术品发现很多,有陶质的、玉石质的,也有用骨、角、牙、蚌、木、煤等材料加工而成的。从艺术手法上讲,主要可分为彩绘艺术品、刻划艺术品、陶塑艺术品、雕刻艺术品四类。彩绘艺术品以燕山南北地区的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发现最多,主要是用黑彩或红彩在陶器表面绘制各种几何形图案、动物图案或原始符号,图案古朴庄重,符号形象活泼,从而使施有彩绘图案和刻划符号的陶器本身也变成了十分难得的艺术珍品。刻划艺术品在许多文化中都有发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赵宝沟文化的陶尊,其表面刻划出的鹿纹、猪纹(龙纹)等动物图案,形象生动逼真,以陶器为载体构成了富有深刻寓意的艺术画面。陶塑艺术品更是丰富多彩,小到左家山遗址出土的仅几厘米大小的人头像和莺歌岭遗址下层出土的各式陶猪,大到红山文化东山嘴期的人物塑像,无不反映了当时手工匠人高超的技术水平。雕刻艺术品中要数红山文化出土的各种精美玉器、新乐下层文化的煤精制品和木雕权杖、后洼下层文化的滑石人像和动物雕像、新开流文化的骨鹰雕和角鱼雕最有代表性,不仅刀法精湛细腻,而且讲求准确的对称和神似。这些艺术品按用途可分为两类,即实用艺术品和宗教艺术品,前者包括各种装饰物和经过艺术加工的实用器;后者包括陶质和石质的各种动物像和人像,动物像可能是用作动物崇拜或图腾崇拜,人像可能是用作偶像崇拜或祖先崇拜。
第七,新石器时代文化之间在生业方式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基本上可区分为两种经济类型。一是以渔猎为主的经济类型:从出土的生产工具看,东北北部的呼伦贝尔地区、嫩江中下游地区、第二松花江流域、牡丹江绥芬河流域、图们江流域、三江平原及兴凯湖地区都是以压制的细石器为主,打制和磨制的石器较少,骨、角器数量较多,绝大部分为渔猎工具。此外这些地区的遗址分布很不集中,大规模的居住遗址很少,文化层堆积普遍较薄,出土的遗物中见有大量的鱼骨和兽骨,特别是新开流遗址还发现了专门用于储藏鲜鱼的窖穴。许多陶器表面常施鱼鳞形纹饰。这些情况反映出上述地区当时应以渔捞和狩猎经济为主。二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类型:东北南部的燕山南北地区、下辽河流域、辽东半岛地区以及鸭绿江和浑江流域,主要以磨制和打制的石器为主,压制的细石器数量较少。这些地区遗址分布比较密集,文化层堆积一般较厚,大规模的聚落遗址在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新乐下层文化、后洼下层文化中均有发现。特别是在红山文化的分布区域内还发现了大型的祭祀建筑遗址。这些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