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新石器文化格局及其与周边文化的关系
的出现,反映出这些地区当时应有比较发达的农业经济。值得注意的是,在1978年清理的新乐遗址下层F2地面上曾发现过成片分布的炭化黍粒, 在大连郭家村遗址上层的一个席篓
%最近又有消息传出,辽西地区兴隆洼文化的兴隆沟遗址亦有炭化粟出内发现了炭化的粟。
土。这些农作物种子的发现,进一步说明东北南部地区的新石器时代生业方式主要是以种植农业型经济为主。至于该地区存在的渔猎经济,并不是当时的主要经济门类,而是农业经济的一种补充而已。
三、东北地区新石器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
新石器时代的东北,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考古文化区,但无论是作为一个地区还是作为一种文化,其自身都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曾与周邻地区的文化有过密切的交往与联系。
(一)与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关系
燕山南北地区是中原通往东北的要道,也是中原古代文化与东北地区古代文化联系最为密切的地区。从公元前5000年以前的前仰韶时代来看,东北对中原的影响较大,这主要表现在中原地区的磁山文化和裴里岗文化中发现了不少施压印之字纹的陶器,而同一时期东北地区的兴隆洼文化中却没有发现中原文化的因素。从红山文化与中原地区仰韶时代考古文化的关系来看,比较突出的是红山文化的彩陶无论是陶质、制法,还是器形、纺饰,都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数量较多的红顶碗或钵、浅腹钵、盆和平行斜线组成的三角形彩陶图案花纹等,都与中原地区后岗文化的同类器物非常近似。东山嘴遗址出土的圆点勾叶、同心圆纹和四棱山出土的器座、圈足碗与中原地区庙底沟文化具有内在联系。四棱山窑址出土的一件带有
(表明这一时期中原对东北地区一圈突钮的圜底罐和中原地区半坡文化的尖底罐十分相似。
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红山文化吸收了不少中原文化的因素。
(二)与山东半岛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关系
从地理位置上看,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最近距离仅110多公里,中间庙岛群岛的21个岛屿像一条链状桥梁,一个紧接一个地把两个半岛联系起来。这样的地理环境给两个半岛的原始文化交流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条件。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两半岛的古代居民从很早时候起就有着十分密切的交往关系。在辽东半岛南端的小珠山中层文化遗存中,可明显识别出一组具有山东大汶口文化特征的陶器,如郭家村下层、小珠山中层和吴家村出土的实足、罐形鼎、盆形鼎、、觚形器及红地黑色双沟涡纹彩陶花纹,都与山东蓬莱紫荆山、烟台白石村、长岛北庄等遗址的出土物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小珠山上层文化的三足盆形鼎、三环足器、袋足、镂孔豆、及蛋壳黑陶杯等,均具有山东龙山文化的特点。以上这些情况,说明了山东
半岛原始文化对辽东半岛的影响很大,延续的时间也比较长。
%参见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等: 沈阳新乐遗址第二次发掘报告#, 考古学报#1985年第2期。参见辽宁省博物馆等: 大连市郭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 考古学报#1984年第3期。
参见赵宾福: 半坡文化研究#, 华夏考古#1992年第2期。(
参见王锡平等: 试论胶东半岛与辽东半岛史前文化的交流#, 中国考古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