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了产业支撑,为小城镇成为成为区域性的中心商业区,繁荣流通、发展商贸、增强辐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发展小城镇应该成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一条独特道路。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能够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城镇的集聚效应能够推动二、三产业发展,从而可源源不断地吸收从农业生产释放出来的剩余劳动力。由于大中城市进城门槛高,城市容量有限,尤其是随着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和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下岗职工、相关分流人员及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都需要解决就业问题,这将使大中城市的就业压力增大,从而势必影响到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的转移。相比较而言,小城镇数量多,分布广,距离农村近,可以兼顾一、二、三产业,就业和定居成本低,必将成为农村人口转移的最佳选择地。一方面,可直接吸纳农民转换身份,从事附加值较高的二、三产业生产,使人口以及经济活动由农村向城镇集聚,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和“转化器”。集镇建设生机勃勃、日新月异;另一方面,伴随着小城镇基础设施、住宅、环保等建设,投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有一部分转化为农民工资报酬性收入,直接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如上庄乡,十年前由于地处新野西北比较偏僻,街道集镇还被称为“过路店”。近年来,随着“两广”高速的开通,“四赵”省道、唐邓公路的建设,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乡里以集镇建设为龙头,加速小城镇建设步伐。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建设了4条精品街,形成了三纵三横的街道,规划建立了专业市场,投资300多万建设了水上游园,在集镇东建设了占地20多亩自来水厂。并通过招商引资,在引来了台湾华光农牧、丰润棉纺厂、建峰制鞋厂、玩具制造厂以及新型建材等企业。当地有3000多农民就地就业,或者从事建筑、运输、服务行业,这些农民工人每月工资在1500元左右。实情决定了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相当程度上还得依赖于小城镇。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能够有效扩大内需
进一步扩大内需,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扩大内需靠什么,靠城镇化。从长远看,加快小城镇建设对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刺激作用。这是因为:第一,加快小城镇建设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小城镇使区域性的综合中心,人流众多、物流畅通,将吸引更多的农民向小城镇集中。特别是小城镇商业中心的功能作用将更加突出,当地农民进入小集镇后,将直接从事商业性活动,或者将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参与物流,将不断增加收入,成为小集镇建设的直接受益者。随着农民收入的大幅增加,消费水平也将大幅提高。第二,农民进入城镇,生产与生活,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将发生很大变化。这些农民在进入城市后,受城市理念的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会有大变化。他们会追求现代文明、卫生保健的新生活。消费的面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内涵越来越丰富。从家用电器、室内装修,到文化教育、健康投资等等。这些变化,使这些农民转化为市民之后消费水平将大大提升。第三,农民进城建房或购房定居,将有力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投资需求的扩大。一部分加入小集镇的农民,为了子女教育、养老等原因在城镇建房、购房定居,这将为房地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业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据新华网报道,重庆市加速城镇化建设,一些县区出现了农民购房热。买房用于投资和居住,有的区市新增商品房的50%被农民购买,部分县城新增高档楼房50%或者70%被农民工购买。这些农民工告诉记者,之所以在城市购房,一方面向往城市生活,另一方面想优化子女的受教育环境,还有投资增值的因素。第四,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可以大大改善农村地区的消费环境,把农民的潜在购买力转变为现实的需求。